許多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一直看一個字,看得時間久了,突然就感覺這個字怎么這么奇怪呢,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
其實,這是“語義飽和”現象。語義飽和,又稱字形飽和、完形崩壞,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人在重復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單詞長時間后,會發生突然不認識該字或者單詞的情況。
認知神經科學的觀點認為,由于短時間內刺激重復呈現,神經元的持續激活導致了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產生抑制作用。形象點說,神經活動也是會“疲倦”的。當我們反復閱讀某個漢字時,“辨認”這個字所涉及的神經活動會暫時被抑制,這時我們就會“認不出”這個字了。至于這種神經抑制現象具體發生在“辨認”的哪個環節,目前很難回答,因為我們對于大腦思維活動的細節還缺乏深入的了解。
語義飽和這個現象很常見。實際上,不僅僅是漢字,對人物面容的辨認和對場景地點的辨認也有同樣的問題。這種特點可以讓我們對來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方面的長時間持續的刺激產生“適應”的效果。比如,如果一直聽到一個“嗡嗡”的噪音,雖然開始會很受打擾,但過一會兒我們就開始適應了,不特別注意的話,仿佛聲音不存在了一樣。這種適應現象又被稱為“飽和”,而“語義飽和”就是其中一種。
如何讓不認識的字或人再次變得熟悉呢?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暫時不去看那個字、那個人、那個物就好了。讓你的神經系統“休息”一下,這些熟悉的畫面又會回到你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