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打是親,罵是愛”來調侃情侶或夫妻之間的小吵鬧,以此來說明情侶之間的相處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沖突,并且這些沖突不一定都是壞事,有時反而有助于愛情關系的增進。
那么在沖突過程中,情侶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么,使得他們的愛情關系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進一步增進呢?
2021年11月,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盧春明課題組在Cerebral Cortex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creases 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 in Romantic Couple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情侶在沖突互動中的高喚醒度(即情緒的強烈程度)增強了情侶間的大腦活動同步,進而增進了情侶之間的愛情關系強度。
論文第一作者龍宇航博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為北京師范大學“勵耘”博士后,研究興趣是親密關系下的社會交流與互動。研究團隊前期研究揭示了觸覺交流促進親密關系的神經機制,而該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情緒對親密關系下社會互動的影響作用。
該研究招募了22對情侶和22對異性朋友。在實驗過程中,每對情侶或異性朋友分別完成支持性、中性及沖突性話題的討論任務(圖2a-b)。研究采用基于近紅外光譜成像(fNIRS)的超掃描技術,同時測量了每組兩名被試的腦功能活動(圖2c)。
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該研究對情侶互動過程中的自然言語進行了情緒分析,發現沖突性話題在情侶組和朋友組都誘發了更強的情緒喚醒度。基于大腦活動同步的分析發現,女性的大腦活動與男性4秒后的大腦活動高度一致,出現了女性優先的大腦活動同步。特別是,情侶在討論沖突性話題時,該大腦同步顯著高于討論支持性話題時的大腦同步。在異性朋友之間則出現了相反的模式,即與討論沖突性話題相比,討論支持性話題誘發了更強的大腦同步(圖3)。并且,情侶間的大腦活動同步與基于皮膚電阻的生理信號以及情侶的喚醒度水平顯著相關(圖4)。此外,該大腦活動同步與女性所感知到的愛情關系強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些結果表明,情侶在沖突情境下的高喚醒度誘發了更強的大腦活動同步,進而增進了情侶間的愛情關系強度。
研究進一步考察了性別以及交流模態(言語及非言語)的作用。結果發現,與非言語相比,情侶在沖突互動中的言語交流誘發了更強的大腦同步(圖5a)。并且,男女之間大腦活動同步的時滯間隔與女性發起、男性回應的話論間隔高度一致(圖5b-d),表明女性在沖突互動中可能通過口頭言語發揮著主導作用,其誘發的大腦活動同步也主要影響了女性感知到的愛情關系強度。
圖5 大腦同步與行為的關聯。(a) 情侶間沖突互動下的大腦同步效應只出現在女性發起的言語交流中。(b) 示意圖說明了大腦同步的時滯間隔與男性言語反應之間的對應關系。(c)男性反應的平均間隔為4-5 秒,與大腦同步一致。(d) 當男性在 5s 后回應女性時,沖突互動在情侶間誘發出了更強的大腦同步。
總之,該研究表明,沖突互動,特別是女性通過言語主導的互動,提高了情緒喚醒度,增強了情侶之間的大腦活動同步,進而促進了情侶間的愛情關系強度,為“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認知提供了腦科學的解釋。
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首先,近十年來,研究者嘗試從多腦的角度對社會互動的微觀認知過程進行刻畫,并提出使用大腦同步(Interpersonal neural synchronization)作為刻畫該過程的主要神經活動模式。但是,過去的大部分研究只探討了中性情緒下的社會互動過程,缺少對情緒機制的探討。本研究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第二,本研究在考察情緒對社會互動的作用時,將關系類型也一并納入,表明情緒在社會互動中所起的作用會受到社會關系類型的影響。第三,該研究是盧春明課題組關于自然情境下語言交流與社會互動認知神經機制研究的一部分,該研究的結果也支持并進一步拓展了課題組近期提出的人際交流認知神經層級模型,表明關系類型、不同感知通道的交流對于社會互動都具有調節作用。因此,本研究是對以往工作的重要補充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