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下周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這也是我國古代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秋分的分取均分、平分之意:既指平分秋季,又指均分晝夜。但專門從事歷書天文學研究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介紹,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并非準確平分。
紫金山天文臺歷算室副研究員成灼介紹,在我國古代,秋分被認為是平分秋季的節氣?!对铝钇呤蚣狻氛f,“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二十四節氣中,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作為四季的開始。秋季自立秋起至立冬止,共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6個節氣,秋分正位于秋季的正中間。但是,由于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依據速率并不均等的太陽周年運動而制定,所以實際上,各季節的長度并不相等,秋分的平分秋季,也會出現一些偏差。
根據現代歷書的計算,秋季實際長度并非90天,而是約91.9天。秋分距離秋季開始和結束各約46.5天和45.4天。而因為節氣和公歷都代表了太陽的周年回歸運動,二十四節氣在公歷中的日期都相對固定,本世紀之內,秋分都發生在9月22日或23日。
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旸說,天文學上講,秋分是指太陽沿黃道自北向南移動經過赤道的一刻。此時,太陽位于地心視黃經零度,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晝和黑夜等長。英語中表示秋分的詞匯“autumnequinox”,也是“秋天”和“晝夜均分”的組合。
但由于陽光穿過大氣層時發生折射等原因,實際上秋分日白天會稍長于黑夜。以北京地區為例,秋分日這天,“白天”比“黑夜”大約長20分鐘,晝夜長度也出現了些許“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