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只需一個手機,就會變得安靜、乖巧。
假期里,本來應該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嬉戲打鬧或運動看書,但“手機帶娃”這種方便、快捷的帶娃模式,成了不少家長的選擇。
手機陪著孩子度過假期
上午9點10分,上小學三年級的澤俊(化名)起床了,來到客廳看到爺爺正玩著手機,撲上去說:“爺爺給我玩一下嘛。”
爺爺沒有拒絕,并說:“剛剛起床,先去洗臉刷牙。全部弄好后,給你玩10分鐘手機。”澤俊快速洗漱后,一邊吃早點、一邊玩手機。
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去了。“該去寫作業了。”看到澤俊還在玩手機后,奶奶在一旁提醒了一句,但孫子卻沒有理會。又過了約20分鐘,無奈的爺爺、奶奶只能強行收回手機,并督促孫子做作業。然而,孩子卻無心作業。
起床時,要玩一下手機;吃飯時,有時候邊吃邊玩手機;做作業累了,休閑時間要玩手機放松一下;睡覺前,要看一下手機視頻才睡覺。澤俊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手機填充著他的記憶和歡樂。澤俊的媽媽坦言:“父母沒有精力照顧孩子,自己平常要上班,下班后回家要忙著做家務。雖然知道孩子玩多了手機不好,但沒有更好的辦法。”
家長應是第一責任人
在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生涯規劃師、昆明呈貢品格實驗室創新中心秘書長周小琴看來,“手機帶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因其省事,避免了家長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并能很好解決孩子哭鬧不止或不聽話等問題,這成了大部分家長選擇這種模式的初衷。
周小琴介紹,“手機帶娃”偶爾可以,卻不能長期。“手機帶娃”有很多危害:手機畫面跳動頻率過快,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玩手機基本是單向互動,不利于孩子與家人的溝通,從而影響親子關系;長時間玩手機,極易導致視力下降、頸椎勞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防止“手機帶娃”成為“流行病”,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周小琴建議家長做好示范和引領,自己不要沉迷于手機世界,不要圖方便省事,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其實,隨著電子化、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讓孩子不接觸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經開一中校長王炳林說,對于家長和學生而言,手機猶如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手機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并能通過一部小小的手機了解世界,學習很多課堂上接觸不到的知識;弊的方面,則讓更多孩子沉迷游戲或視頻,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學校、教師和家長應該通過有效引導,把控好度的問題,擴大使用手機利的方面,減少弊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