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關系“大民生”,出門在外,最尷尬的是遇上找不到廁所。3年來,廣州提升公廁建設和管養水平,目前全市各類公廁數量達11277座,中心城區步行20分鐘均能找到公廁,一批批“景觀廁所”“無味廁所”“智能廁所”“生態廁所”在花城廣州涌現。
3日,記者走訪廣州的多個公共廁所。在廣州太古匯的“環保洗手間”,室內大量的墻身、柱身營造了垂直綠化帶和地面綠化帶,仿佛進入戶外庭園。在洗手間進門處安置了一個電子顯示屏,用不同顏色標注了廁格的實時情況。顧客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應該使用哪個廁格,正在使用廁格的顧客也無需擔心門外有人打擾;在同德公園南門公廁,發現廁所配備人臉識別廁紙機,一次刷臉可以取4格廁紙,同一個人在10分鐘之內只能取用一次,避免造成資源浪費;獵德休閑廣場公廁則采用嶺南建筑特色風格設計,青磚青瓦外觀,古色古香,公廁內無障礙通道、感應式水龍頭和干手機器一應俱全,并免費配供卷紙;而南平村公廁內還配備了智能如廁指示燈、自動感應沖廁器等,結合負壓強排系統和除臭設備,解決廁所內異味問題;此外,在黃埔古港公廁,還設置了緊急求助裝置、休息石凳,實現游客如廁、休憩等多種需求。
11月3日,一男子在廣州市一公廁門前通過手機掃碼取手紙。中新社發 曾鎧鋼 攝
“相比從前,如今廣州大部分公廁都比較潔凈,自動化程度也比較高,味道也沒有那么重了,有些公廁還有花香味。”廣州市民徐小姐表示。
2018年以前,廣州公廁大都呈現分布不均、數量不足、建筑面積小、建設標準低等諸多問題,為解決這些老難題,廣州采用一系列“新招”:通過推進裝配式公廁建設工作加快建設進程;通過鼓勵臨街社會廁所對外開放,探索出社會廁所開放共享新模式……
記者走訪天河區法律援助中心時看到,在大門位置張貼有“G”型LOGO和“內設廁所對外開放”的統一對外開放廁所標識。由于此處靠近交通干道,為不少市民提供了方便。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二級調研員趙遠義介紹說,目前,在全市臨街的政府、企事業單位等推行一樓內設廁所免費對外開放,已有超過2000座內設廁所在工作時間向公眾開放。
為解決市區交通樞紐公廁“如廁難”問題,廣州加強整改力度,例如增城區新安服務區公廁出行高峰期常出現女游客排隊情況,通過升級改造后女廁位從40個升級至62個,高峰期時,開通應急的16個可調整蹲廁位;越秀區發展公園平時人流量大,通過建裝配式公廁解決用地指標問題,并設置環衛工人驛站便于休息。
據介紹,廣州執行地面凈、廁位凈、無蚊蠅、無臭味,水通、燈明等公廁衛生保潔標準,全市建立專人保潔工作機制,城區公廁做到12小時至24小時保潔、開放,鄉村公廁做到8小時至12小時保潔、開放;重點加強風景區、廣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公共場所廁所的運行監管等,為民眾打造良好的如廁環境。
趙遠義稱,截至今年11月3日,廣州市已完成4133座公廁的建設升級任務,其中,逾千座建有第三衛生間,571座建有母嬰室,92%的公廁男女廁位比例達到2:3以上。為方便市民找公廁,廣州還開發公廁云平臺,該平臺能夠提供公廁分布、位置導航、公廁狀態查看、問題投訴等內容,民眾可以一鍵找公廁、用公廁和評公廁,云平臺中的對外開放公廁超過1萬座。
未來,廣州將繼續提升公廁建設質量和管養水平,讓公廁成為城市的“口袋風景”。同時,升級公廁云平臺,并與各大導航類軟件相結合,更好地服務海內外游客。
標簽: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