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接受到的社會與家庭教育總在告訴我們“哭是懦弱的”,“不要哭鼻子”,長期壓抑在內心的負性情緒很難消解。大多數人選擇“忍耐”,但這樣長期發展,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
經常出現所謂負性情緒的人,體內的交感神經處于亢奮狀態,釋放出大量活性物質,如人焦慮時能釋放大量腎上腺素;精神過度緊張會放出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如果負性情緒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范圍,就有引起疾病的可能。
不必否定自己,請先接受自己的“壞脾氣”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們總會遇到一些超出預料無法改變的事情,在解決由此產生的負性情緒時需要采用健康積極的方式。首先要讓自己接受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了解自己因此產生的生氣、難過、無奈等情緒都是正常的,允許自己的這些情緒出現并表達出來,接受當下自己的狀態,原諒自己的“不完美”。
解決負性情緒最忌諱悶在心里,自我否定,這樣很容易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惡性循環。也不要因為情緒會產生負面影響而逃避問題,把問題擱置,把情緒掩藏,因為壓抑的情緒不會因為隱藏和逃避而消失,短暫地逃避痛苦很可能會產生更多影響,當太多的情緒藏在心底,等到“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來時,會面對更加強烈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同一個事件,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與情緒狀態,這是因為引發人們情緒反應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個人對事件的看法與分析,這一點很重要,也是最容易讓人們所忽視的。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件和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看待問題的角度,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會隨著人們認知方向改變而改變。因此要正視自己和正視問題,學會調節自身狀態、管理情緒。
哭,真的不是罪,情緒需要管理與宣泄
首先,需要明確情緒管理不是去除或壓抑情緒,而是在感知到自己的情緒時,調節自己表達情緒的方式。我們認為情緒沒有好壞,不管是開心激動還是生氣難過,都有存在的必要,只是要控制情緒表現的強度,不要大起大落。因此不要一味回避,而是在感知到情緒變化的時候學會合理地表達、抒發??蘧褪切骨榫w的一種本能,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時,情緒強度會降低40%,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哭后比哭前感受好了許多。由情緒、情感變化引起的哭泣是機體的正常反應,我們不必克制,尤其是心情低落時,強忍淚水會加重心理負擔。
除了哭,還可以嘗試深呼吸、實物宣泄等方法,但要注意在不傷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進行,還可以找到空曠的地方通過大喊把心中的不滿、煩悶說出,因為適當向他人傾訴自己的 一些感受,是心理調節的必要手段。在感受到身體疲憊時還可以通過洗個熱水澡、聽一首舒緩的音樂,讓自己處于舒適的環境中。
標簽: 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