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技術……一枚小小的雞蛋,用上了諸多“高大上”科技,這是記者近日在承擔農業農村部畜禽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的福建光陽蛋業蛋雞養殖基地看到的一幕。
在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養殖基地,近60萬羽母雞是這樣開啟新的一天的:通過自動化養殖系統,每天清晨4點,12棟雞舍就會自動亮起燈光,“營養餐”順著雞籠前的軌道緩慢投放。一臺1米多高、搭載著各種感應儀器的養雞機器人不時從它們身邊經過,收集環境溫度、濕度、光照度等信息。一旦數值異常,通風、水簾等設備會自動進行調節。如果雞生病或死亡,機器人還將立刻發出警報。
“原來飼養員每天要花至少3個小時找病死雞,現在通過機器人巡檢只要花10分鐘。”福建光陽蛋業蛋雞養殖基地負責人李國彬說,養雞機器人還在不斷利用數據進行“深度學習”,不久后甚至可通過聲音、糞便等參數,綜合判斷雞的健康情況。
雞蛋離開母體后,自動落入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期間每一枚雞蛋都將闖過數道關卡:50攝氏度溫水清洗、紫外線殺菌、稱重分級,還得經過小錘輕輕敲擊12次檢測裂紋……最終合格的雞蛋會被噴上被稱作“雞蛋身份證”的可追溯碼。李國彬說:“這些生產數據將傳入云端,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后就能看到數據鏈和視頻記錄。”
不僅能夠確保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數字化技術也有助于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學決策。李國彬說,終端系統可以綜合雞種、產蛋率、品質、市場價格、客戶需求等數據進行分析并形成報表,企業從而知道“什么品種的雞,什么時候淘汰最合適”。
“數字化潛力挖得越深,產出效益就越高。”福建光陽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劼說,之前養殖決策仍需大量依靠經驗與推測,但使用了數字化技術之后,可供參考的數據更豐富和全面,制定的養殖模型和銷售模型也更加精準,避免了生產盲目性。
“精準飼喂管理系統可提高生產效率,自動化信息采集系統可提升生物安全,可追溯管理技術可保障食品安全。”福清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靈說,數字技術已是推動傳統農業向信息化、自動化、高效化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手段。
“數字雞蛋”并非個案。據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統計,2017年至今福建已建設了國家級數字農業示范基地4個、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700個,輻射帶動全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多家開展農業信息化改造提升,有力推動農業信息化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深度融合。
標簽: 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