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9月29日電 記者從北京市教委了解到,9月29日,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以下簡稱“三小”)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思政課《好大的家》。學校師生和家長代表,各級領導和專家學者,曾經參加過該校民族活動的畢業生和今年暑期該校學生探訪民族地區時結交的民族友誼小使者代表一同上課。如何把思政課講活、講深、講透?如何促進思政課的內涵式發展,讓思政教育入耳、入腦、入心?這是三小一直嘗試解決的問題。據介紹,學校一直探索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學校的關鍵課程、關鍵事件中,并與社會大課堂相鏈接,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政策。從一年級的入學禮到六年級的畢業課程,從學期初的開學典禮到每周的升旗儀式,從幾年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敬惜一粒米》等系列人生大課到思政與體育等學科融合的跨學科思政課,再到傳統節日等系列主題思政課等,學校盡可能讓每一個群體參與到備課、上課的過程,讓每一個人都有更大的收獲。
課堂的首個環節從中華民族的“族”字入課,引出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第二環節“站起來”,講述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締造新中國,以及在新中國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守護邊疆、共同建設國家的故事;第三環節“富起來”,以“直過民族”和三小民族教育活動的故事為縮影,呈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歷程;第四環節“強起來”,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場景,通過暢想未來,引導學生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
“學校希望通過不斷突破創新,真正解決‘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為此,嘗試將藝術融于思政課中,發揮藝術可感,育人無形的優勢。”楊剛校長表示,藝術的形式豐富、活潑,具有強烈的情感表達和渲染力,可以幫助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傳遞正面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希望思政課在藝術化呈現中,使一個個人物鮮活起來、一個個故事明晰起來,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時效性,使學生在享受藝術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張文峰副校長說道。
“在講臺中融入舞臺,在課本中融入劇本,把主要融入到主講。”萬霞副校長認為,藝術思政課既要貫穿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又要突出人文情懷和藝術情感,發揮“1+1>2”的疊加優勢,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接下來,三小將以這節藝術思政大課為起點,持續鑄牢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