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經典通信技術處理信息的方式是“模塊化”,主要靠資源堆疊提升網絡性能,代價則是網絡復雜度的極速攀升。且目前已逐步逼近理論極限,觸及容量提升難、覆蓋成本高、系統能耗大等技術“天花板”,如何突破這一制約是業界關切。
在語義信息論指導下,張平團隊提出了語義基物理模型、智簡編碼傳輸、模分多址等多項代表性的語義通信關鍵技術,進而成功搭建6G外場試驗網。此外,通過6G外場試驗網,團隊驗證了語義通信在4G/5G鏈路上可以達到6G傳輸能力,語義信道容量突破了香農極限對通信系統的禁錮,3項通信核心基礎指標(容量、覆蓋、效率)均獲得10倍的性能提升。上述研究成果已經形成了從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到實驗驗證的完整體系。
張平表示,6G外場試驗網的成功搭建將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發機構提供理論研究與關鍵技術前期驗證環境,降低6G研究門檻,形成貫通理論、技術、標準和應用的全產業鏈創新環境,促進跨領域創新合作。
相較于5G,6G具有更高速率、更低時延、更廣的連接密度,還能實現通信與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的深度融合,而這是通信技術演進的重要方向。張平認為,人工智能將提升通信的感知能力、語義理解能力。泛在通信的6G又將人工智能的觸角延伸到各領域各角落。二者融合將加快形成數字經濟新業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