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八月,臺灣地區數次發生地震,與臺灣一海之隔的福建也是地震多發的地區。福建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是一個地震多發區。因為緊鄰全球地震最為活躍的臺灣地震帶,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等都被列為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
正因為飽受地震災害的威脅,福建在防震減災方面先行先試,在科技成果和抗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在全國前列。
預警系統,地震信息“最后一公里”解決了
地震預警信息如果在最快的時間讓公眾知道是一個難解的問題,這一點福建隨處可見的地震預警終端給大家帶來了“安心”。秒級預警讓公眾可以在重大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疏散。
可以說,地震預警信息服務是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地震預警數據處理系統產出的各類預警信息經過信息發布系統推送給信息服務終端,為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單位、重大工程、示范中小學校以及社會公眾提供地震預警服務。
福建地震局局長金星表示,有效利用地震預警信息,公眾可以及時采取必要的避震措施以減少人員傷亡。
這是福建省地震局多年來扎實推進地震科技創新的成果。據悉,福建地震局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技術系統研發,建成地震預警、地震速報、烈度速報、大震破裂參數速報等實時處理技術系統和面向社會服務、秒級推送的地震預警信息技術系統。在省級地震臺網中率先開展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示范運行,實現首臺觸發后5—10秒的地震預警、1—3分鐘自動地震速報、3—5分鐘烈度速報、30分鐘—1小時大震破裂參數速報等緊急地震信息產品的產出。
準確的信息離不開科學的臺站建設。福建省在全國地震系統內,首次建成站點最密、類型最全、技術最先進的“四網融合”觀測系統,建成地震預警、地震速報、烈度速報、大震破裂參數速報四大緊急地震信息的處理系統和數據共享與監控、模擬測試、信息推送三大支撐平臺。
透明地殼,海陸聯測大創新
除了預警與速報,福建地震局還在基礎研究方面做了開拓性的工作。海陸聯測便是一項重要的創新成果。
從歷史資料分析,福建省遭受的地震影響主要來自臺灣海峽西部發生過多次7級以上地震的濱海斷裂帶和陸域具備5—6級地震發震能力的北東向構造帶。臺灣海峽地殼結構資料和濱海斷裂帶深部展布和構造屬性的研究在很長時間都是空白狀態。
2012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福建省地震局開始實施“臺灣海峽西部地殼深部結構探測”項目,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實施”原則,計劃每個年度完成2—3條剖面的探測工作,逐年對臺灣海峽西部開展系統、高分辨率的深部地震探測。
2016—2018年福建省地震局又開始落實“透明地殼”科學計劃,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套集震源、觀測、通信、監控、處理、評估、成像為一體的陸海聯測技術系統,實現陸海聯測重大裝備的突破,提高閩臺地殼構造探測精度。
金星表示,福建與地震活動活躍的臺灣地震帶僅一水之隔,臺灣地區發生的中強以上地震往往對福建產生影響,探明臺灣海峽地殼結構和濱海斷裂帶分布情況至關重要。對于全面提升福建省全社會防震減災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從根上抗震,石頭房大變身
因為歷史原因,福建存在許多石頭房子,這些石頭房子抗震性能差,難以承受地震破壞。早年建成的房子,早已出現開裂、石頭與石頭之間泥漿剝落等現象,如果不及時修固,地震一旦發生后果不堪設想。
福建省泉州市是福建省石結構房屋存量最大的城市,令人揪心的是大部分的石頭房子都處在地震易發地區。當地地震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泉州全市除永春縣部分鄉鎮及德化縣處于6度設防區外,其余地區都在7度設防區以上,晉江金井、深滬和石獅祥芝、鴻山、錦尚、永寧等幾個鄉鎮甚至處于8度設防區。
這些石結構房屋的建筑用石材多為粗加工,且無正規設計,基本無抗震構造措施,加之施工工藝不規范,抗震性能差。一旦發生破壞性的中強地震,極易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為此,地震部門和當地政府一起,全面推開城鄉石結構房屋改造工作。自2014年以來,累計完成超過1億平方米的石結構房屋改造,投入各類資金超過1000億元,基本解決了群眾的石結構住房安全問題。
標簽: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