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股份有限公司成果展廳里,一臺披著紅綢的木質機箱老式方型電視機頗為惹眼。“這是我們公司1958年試制出的第一臺國產電視機。”講解員宋玉紅滿臉自豪。
新中國第一塊手表、第一臺電視機、國產第一輛無軌電車、引領中藥智能生產的天士力高速滴丸機……不同時代的“天津制造”,顯示了天津工業雄厚的底蘊和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步伐,持續推動“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轉型。
轉型升級考問天津制造
自1999年起,天津GDP增速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且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幅??傻搅?017年,GDP增速卻由上年的9.0%驟降到3.6%,增速降至多年來的最低點。作為老工業基地,曾經引以為傲的傳統優勢工業褪去光環,七一二公司也一度陷入困境。
經濟增速回落,是天津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所致。解放思想,一條轉型之路越來越清晰:實體經濟是天津最大的優勢,制造業是這座濱海城市的基因,堅定不移發展先進制造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天津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提升,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對于技術研發,七一二公司毫不吝嗇,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20%投入其中。
與七一二公司一樣,天津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上舍得投入、傾力支持。促進智能科技產業“1+10”行動計劃出臺,千億級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基金設立……2018年5月,天津市政府印發《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措施》,真金白銀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乘勢而上,七一二重煥生機——相繼參與200余項新產品研發,主要產品涵蓋航空無線通信、鐵路無線通信終端等。“現在,我國每三輛列車上使用的通信設備中,就有一套是我們生產的。”公司移動通信機事業部副部長顧玉成說。
制度環境撐起天津智造
去年6月,天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明確提出“智造十條”政策,為智能科技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
天津中集集裝箱有限公司因此受益,“機器換人”打響技術改造頭一炮。生產車間里,機器運轉不停,卻不見幾個工人,生產全流程實現智能化。
生產集裝箱,焊接必不可少。過去,工作環境差,而今,只需簡單操作電腦就能完成,焊接精準度大幅提高。“就拿頂板生產來說,過去5個環節需要很多人,現在只需兩個人操作。”公司設備部維修班長訾俊喜,20多年來見證了集裝箱生產由人工到自動化、智能化的巨大轉變。
智能制造涵蓋了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云計算等新興行業,這些技術的產業化水平決定著一座城市在智能制造領域所能達到的高度。天津擁有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智能制造領域的科技成果研發、轉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天津還在不斷匯聚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實施一年間,共引進各類人才19.8萬人。其中,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引進人才占比超過17%。成立于2014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是天津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優勢引進的,為“天津制造”轉型升級積攢了后勁。
天津鼓勵企業自主搭建研發平臺,加大研發投入。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效太陽能級單晶硅片的轉換效率為24%,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天津立中集團生產重載卡車和大型巴士鋁合金車輪的液態模鍛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今年上半年,在天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22.6%;智能產品表現亮眼,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42.3%和40%。
“近年來天津智能制造領域涌現了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核心企業達到300多家,部分重要產品在國內外居領先地位。”天津市科學技術局局長戴永康介紹,天津正在積極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自主可控信息、智能安防、大數據、先進通信、智能網聯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終端7條產業鏈,“智造業”占天津工業比重已超過50%。
化蛹成蝶,振翅欲飛。智能制造產業不斷壯大,正成為天津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力軍。
標簽: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