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開關插座和轉換器起家的公牛集團在沖擊IPO路上,因涉嫌專利侵權被同行告上法庭。
近日,國內訴訟標的最高的專利侵權案在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訴訟標的高達10億元,原告方為通領科技;被告方是國內插座行業龍頭企業、正在沖刺IPO的公牛集團。
3月14日,長江商報記者聯系到公牛集團,對方回應稱,“公司處于IPO前的緘默期,沒有辦法透露更多信息,但公司方面已經在積極應訴。”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若通領科技最終索賠成功,10億元的賠償將是近年來涉及專利侵權訴訟中最高的金額,這一數額也幾乎是公牛集團一整年的凈利潤。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訴訟或將對公牛集團的上市產生影響。
被索賠金額接近全年利潤
一位接近公牛集團的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通領科技訴稱公牛集團未經許可使用的兩項專利,分別是發明專利支撐滑動式安全門(專利號為ZL201010297882.4)和實用新型專利電源插座安全保護裝置(專利號為ZL201020681902.3),通領科技向公牛集團主張賠償10億元。
公牛集團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8年1-3月,公牛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44.59億元、53.66億元、72.4億元和20.49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0億元、14.07億元、12.85億元和3.21億元。以此來看,上述案件賠償額大概相當于公牛集團一年的凈利潤。
出手狙擊公牛集團的通領科技成立于2002年,一直專注于北美市場,由于產品暢銷,2004年起,以美國萊伏頓等為代表的多家競爭對手,為阻撓通領科技進入美國市場,先后發起了多場專利權訴訟。
經過2年多的艱苦訴訟,通領科技花費1.6億元最終打贏了所有官司。外界猜測稱,此次通領科技訴公牛集團侵權是想要效仿美國巨頭的做法,以專利戰狙擊公牛集團IPO。
事實上,因為IPO排隊期間出現專利訴訟導致企業最終上市失敗的案例并不少見。今年1月29日,信利光電IPO上會,但隨后遭到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否決,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公司涉及的專利侵權訴訟問題。更早之前,包括蘇州恒久、賽特新材、西點藥業、喬丹體育以及方邦電子等公司,均因為專利問題折戟IPO。
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由于專利等知識產權等往往涉及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力,尤其對制造業企業而言,一旦在專利訴訟中敗訴,往往意味著業務很可能無法開展,并進一步影響企業經營和業績,涉及這一塊的也往往采取一票否決。”
家族成員持股96%
公牛集團家族氛圍十分濃厚。
招股書顯示,公司實控人阮立平、阮學平兄弟二人合計持有公司股權95.876%,二人的姐妹阮亞平、阮小平及阮幼平,通過凝暉投資合計持有公司股權0.754%。這個持股比例保證了,即便上市之后,阮氏家族依然是絕對的主人。
此外,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妻子潘曉飛曾以個人名義直接參與到了公牛集團的經營中。資料顯示,2015-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潘曉飛向經銷商提供借款期末借款余額分別為6342萬元、6222.50萬元、5783萬元及619.45萬元,總計金額高達1.9億元。
對于此事,公牛集團稱,由于部分經銷商因為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暫時無法預付貨款,可能會影響經銷商業務的開展,為保證經銷商業務的連續性,潘曉飛才向經銷商提供借款。
而向經銷商提供借款買貨存在一定爭議,導致公司業務的真實性存疑,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這些借款,經銷商有可能難以及時從公牛集團拿貨。“資金從公牛集團體外的重要關聯方處流出,到了經銷商處,又最終流回到集團體內。”
事實上,公牛集團已將小米列為國內最重要的競爭對手。自2015年4月,小米在市場上推出帶有USB功能的插線板后,公牛插座就感受到了來自互聯網的壓力,也因此,公牛因此近年來拓展墻壁開關領域,轉型LED照明、數碼配件等領域。這些業務整體發展速度也很快。但這些行業普遍毛利率水平較低,也因此拉低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水平。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一季度,公牛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逐漸從四成下降到了三成左右,分別為41.63%、45.21%、37.79%和34.98%。
除此之外,長江商報記者還注意到,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3月末,公司存貨金額分別為3.90億元、4.61億元、9.63億元和8.48億元,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存貨規??傮w上升較快。其中,公司2017年較2016年存貨金額增長了1倍多,2018年前三月存貨金額接近2015年和2016年兩年的總存貨金額。公牛集團也在招股書中提示了存貨金額較大等風險。未來如果公司產品無法及時實現銷售,可能會導致存貨無法及時變現,甚至出現減值情形,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道,“在互聯網巨頭支持下的網絡化、智能化插座不斷面世,這對于公牛的產品有極大的威脅。此前公牛是和雜牌插座競爭,現在的競爭對手實力雄厚,公牛的優勢不明顯。因此,公牛需要及時調整競爭策略,加大技術含量更高、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