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菱科技10億員工持股計劃虧損近半 15億募資投8個項目7個未達預期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沈右榮 實習生 萬少清
重大資產重組終止之日,再推收購資產預案,以沖抵負面消息對股價影響。八菱科技(002592.SZ)更換并購標的之迅速讓人吃驚。
“已簽訂意向性協議”“已達成共識”,始于2017年11月底的20億元收購資產重組,八菱科技在公告中頻頻釋放利好,卻不見實質性進展,一度被質疑為忽悠式重組。直到6個月的重組期滿,公司無奈宣布終止。
6個月的重組期間,公司控股股東楊競忠辦理了20筆股權解質押手續,排雷式降低了股權質押比例。而這背后是公司經營業績不理想、募投項目不及預期的現實。
2018年一季度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僅為642.77萬元,同比降超八成。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通過IPO上市以來,公司3次募資共計14.96億元。截至2017年底,8個募投項目7個未達預期,剩余一個是技術升級建設項目,未納入量化考核范疇。
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跌跌不休。2016年以來,公司實施了三期員工持股計劃,規模合計為10.30億元。截至昨日,員工持股計劃虧損近半。
昨日下午,八菱科技證券事務代表甘燕霞向長江商報記者坦承,員工持股計劃虧損幅度確實較大, 截至目前,公司仍在不斷尋求新業務,圍繞提高公司的估值而努力。
控股股東借重組完成股權質押“排雷”
早就達成了共識、簽訂了意向協議,卻遲遲不見實質性進展,八菱科技的此次重大資產重組被疑為忽悠式重組。5月18日,在八菱科技召開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上,公司管理層頻被炮轟。此次重組始于2017年11月18日,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或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江蘇賽麟相關資產。至公司宣布終止重組,接近6個月的最長重組期限。
回溯此公告發現,停牌期間,公司曾多次稱簽訂了意向協議、交易雙方達成了共識,并宣布過擬披露重組方案時間,深交所就此還發出關注函,最終公司還是沒能如期拿出方案。
八菱科技解釋稱,擬收購的資產中部分屬于境外資產,該部分境外資產是否涉及敏感技術無法判斷,收購完成時間無法預估,因此終止重組。
值得關注的是,重組期間,控股股東楊競忠成功實施了一場股權質押排雷行動。重組之前,公司控股股東楊競忠持有0.95億股,持股比為33.45%,有0.94億股處于質押狀態,占總股本33.31%,質押比99.58%??毓晒蓶|質押的股權存在平倉風險。
重組期間,楊競忠辦理了20筆股權解質押手續。4月14日,楊競忠質押了585萬股,其用途是追加流通股質押擔保,與原質押的部分限售股置換。截至目前,其股權質押比降至64.19%。此外,公司第三大股東黃志強也在重組期間辦理了5筆股權質押手續,股權質押比為72.84%。
為了應對重組失敗對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沖擊,在宣布終止重組之時,公司宣布擬購宇量電池20%—30%股權。宇量電池整體估值為28億—35億元,而在2016年9月,西部資源轉讓宇量電池80%股權時估值僅約6552萬元。時隔兩年,估值暴增逾40倍也備受質疑。對此公司解釋稱,2017年底上海開隆投資成為宇量電池控制股東,楊愛華為上海開隆實控人,其實力雄厚、汽車行業資源豐富,宇量電池的基本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預計其未來利潤會呈現爆發式增長。
三期員工持股計劃虧損幅度達47.57%
借助重組之機,控股股東楊競忠股權質押風險暫時解除,而公司參與認購持股計劃的員工仍處于深套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7年7月,八菱科技實施了三期員工持股計劃。具體為,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主要為公司董監高,共計59人,規模為4.26億元。去年到期后,公司公告稱,存續期延長18個月至2019年1月20日。截至目前,通過國海金貝殼員工持股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持有公司股票數量為993.38萬股,占總股本的3.51%。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規模為1.25億元,于2016年8月3日通過集合計劃完成股票購買,持股361.51萬股,占總股本的1.28%。存續期也延長了18個月。
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規模最大,為4.8億元。截至2017年5月22日,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含大宗交易,包括定向受讓實控人及其他股東股權)方式累計買入公司股票1348.41萬股,占總股本的4.76%,成交金額為4.20億。
上述三期員工持股計劃透過二級市場購買的股份合計為2703.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55%,每股購買均價分別為29.56元、33.99元、31.15元,綜合均價為31.57元/股。
然而,被視作利好的員工持股計劃帶給參與員工的是無奈。
近年來,八菱科技股價一路下探。2015年底股價最高達59.59元,截至昨日,收盤價僅為19.98元。以昨日收盤價計,三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合計市值為5.40億元。如果以10.30億元的規模,虧損幅度為47.57%。如果以二級市場購買的成本8.37億元來計算,也浮虧了2.97億元,虧損35.48%。(上述計算未考慮現金分紅因素)具體來看,虧損幅度最小的第一期,虧損幅度為32.41%,幅度最大的第二期虧損幅度為41.22%,第三期虧損幅度為35.86%。
對于員工持股計劃深套問題,八菱科技方面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公司一直在圍繞提高公司的估值而努力,希望借助并購重組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3次募投的項目均未達預期
股價大幅下跌與公司經營業績不理想密切相關。上市以來,八菱科技3次募資投入的8個項目7個未達預期。
八菱科技原本從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于2011年11月11日在中小板掛牌。公司IPO募資3.23億元,投至新增汽車散熱器生產線、車用換熱器及暖風機生產基地及技術中心升級建設(第一二個項目均是變更后項目),截至目前,投資基本完成,均在2015年底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2017年,第一二個項目分別實現效益729.02萬元、1883.99萬元,均未達預期(第三個項目未納入量化考核)。
2014年,八菱科技通過定增募資5.82億元加碼主業。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將2.21億元募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未變更外,其余項目均進行了調整,其中乘用車空調冷凝器、蒸發器生產線項目終止。截至2017年底,調整后的項目投資尚未完成,但在2016年底達到了預定可使用狀態。截至去年底,調整后的項目也未達預期。
2015年八菱科技跨界進入文化演藝領域,定增募資5.90億元,投入《遠去的恐龍》《印象·沙家浜》駐場實景演出等兩個項目,投資總額分別為4.04億元、1.70億元。截至2017年底,兩個項目投資進度分別為89.91%、0.09%。
2017年底,《遠去的恐龍》門票收入905.78萬元,當年實現的效益為虧損1221.89萬元,顯然未達到預期。
第二個項目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八菱科技解釋稱,《印象·沙家浜》駐場實景演出項目所在地區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因而對演出策劃方案進行適當調整。此外,《印象·沙家浜》駐場實景演出項目的部分表演形式及所運用的表演技術需借鑒《遠去的恐龍》大型科幻演出項目,《遠去的恐龍》項目演出時間延期,因此,《印象·沙家浜》駐場實景演出項目也相應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