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營收增長54%,二三線城市加速開店,說好的“消費降級”呢?
吃著榨菜方便面、喝著二鍋頭、騎著共享單車逛街,這是前段時間朋友圈里流行的自嘲。
不過,這樣一番“消費降級”的圖景,似乎并不太符合現實情況。比如,一向以“變態逆天”的服務和不便宜的價格著稱的海底撈火鍋,在全國各大城市還在加快擴張的步伐,生意依然興隆。
9月3日,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海底撈已通過上市聆訊,同時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73.42億元,比上年同期(47.56億元)增長54.4%。
業績的高速增長,與海底撈正提速開店擴張有關。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海底撈全國門店數量由去年底的273間增至362間,今年上半年新增71家門店,且大多數新增門店集中二三線城市。
此外,海底撈同店(經營一年以上)銷售比上年同期增加6.4%,較往年14.1%、14.0%的增幅有所下降。
二三線城市成業績增長主動力
海底撈業績持續高速增長。更新的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73.42億元。2017年公司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2015年營收為57.56億元。
海底撈的收入主要來自火鍋餐廳經營,2018年上半年,餐廳經營占其營收比重97.4%。據沙利文報告,按去年營收計算,海底撈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品牌。
海底撈的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在二三線城市餐廳經營收入的大幅增加。數據顯示,其上半年來自一線城市的收入為18億元,去年同期為14.27億元;來自二線城市的收入為34.67億元,去年同期23.396億元;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為14億元,去年同期6.36億元。
二線城市的翻臺率同樣拉高海底撈翻臺率整體水平。根據沙利文報告,海底撈的翻臺率在中國主要中餐品牌中較高。今年上半年其在二線城市的翻臺率最高,達到5.1,而整體翻臺率為4.9。2015年~2017年,其翻臺率分別為4.0次/天、4.5次/天、5.0次/天。
海底撈在外賣業務、銷售調味品及食材產品兩類業務上也有一定增長。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實現營收1.33億元,去年同期9773萬元;銷售調味品及食材產品業務營收為5725萬元,去年同期1165.1萬元。
目前新增門店已接近去年全年
海底撈近兩年正快速擴張,且計劃開店數量較前幾年明顯提升。
海底撈新招股書顯示,海底撈全國門店數量由去年底的273間增至362間,今年上半年新增71家門店,其中63家已達致初步月度收支平衡。而去年海底撈共開了98家新店,其中的97家已達致初步月度收支平衡。這意味著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新開的169家門店中有9家處于虧損狀態。截至目前,今年內海底撈已開設95家新餐廳,接近去年全年開店數。
海底撈開設的新店也多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對比去年同期,上半年其在一線城市新增門店21家;在二線城市新增58家;在三線城市新增46家。但同店(經營一年以上)銷售比上年同期增加6.4%,較往年14.1%、14.0%的增幅有所下降,且主要受二三線城市拖累。
新店的翻臺率則較往年有所下滑,新開餐廳上半年的翻臺率僅4.2,而2015年~2017年,新店的翻臺率分別為4.8、4.6、4.8。對此,海底撈表示,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餐廳于2018年第二季度開業,并處于啟動上升周期。
隨著門店數量增加,海底撈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管理難度也會加大。繼去年“老鼠門”后,此前有消費者舉報稱在其門店就餐時吃出蟑螂。今年6月和7月其自查公告也顯示,海底撈門店共計查出27起食品安全風險事件。
海底撈則在新招股書中稱,其在規范供應鏈及餐廳的食品質量及安全標準,在食品質量控制方面投入超過500名指定員工。
標簽: 海底撈營收增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