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周首批創業板注冊制新股開始申購,意味著A股注冊制改革進程再次向前邁出一大步,多位業內人士預計,注冊制下,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進一步提升,A股退市率也將隨之提高。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改革并實施注冊制,短期看將進一步對接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雖然在這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上市企業均為一些較為優質的標的,但結合近兩年A股市場持續完善的退市制度改革以及相應的監管變化,從中長期來看,有利于抑制A股市場過往的“炒殼”等行為,進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優勝劣汰機制,最終提升資本市場成熟度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從數據上看,今年A股上市公司的退市數量進一步延續了去年的常態化趨勢。截至目前,年內至少有22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有7家屬于面值退市,4家因其他原因被強制退市,以及至少11家通過出清式重組完成退市。除此之外,今年以來還有13家上市公司被暫停上市。
“從今年退市企業特點來看,今年面值退市企業數量的激增,可以說既是市場化的選擇,也是投資者擇優汰劣的結果。”袁華明如是說。
值得關注的是,若結合今年監管部門多次講話所透露出的“潛臺詞”來看,上市公司退市數量的增多,似乎早已在預期之內。
如年內四次聚焦資本市場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除明確表態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外,其在7月11日召開的第三十六次會議提出,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強化退市監管力度,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化、常態化退出機制。
無獨有偶,今年6月12日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在退市環節其實已豐富和完善了退市指標、精簡和優化了退市流程。具體來看,在交易類指標中,明確將市值退市指標調整為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市值低于3億元;在財務類退市標準上,明確公司因觸及財務類指標被實施*ST后,下一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的,也將被終止上市。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主要就是通過寬進寬出機制來實現,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改革并嚴格落實退市制度,正是激發市場活力、優化資源配置的有力舉措。從長遠角度來說,不能持續創造價值的股票將無法在資本市場中立足,盈利能力較強、行業競爭優勢突出的企業,則有望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隨著此次創業板在存量市場率先進行注冊制改革,可以說,A股市場的過往生態格局將隨之發生深刻變革,且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也將進一步強化,預計未來上市公司退市數量還將持續增加。(記者 杜雨萌)
標簽: 上市公司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