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因疫情影響而延長的年報季收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對國內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已出具超過260份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及時發出警示提示性意見,在維護證券市場秩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今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施行,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門檻降低意味著更多中小事務所有機會服務上市公司。這是否會影響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是否會影響市場各方鑒證公司財務報告?
市場不乏擔憂聲音。“之前出審計報告的都是大所,專業性有一定保證。牌子大,也能頂得住上市公司的壓力,出的審計意見還是值得信賴的”“要是換家小所,能不能頂得住公司的壓力?”有資深股民向記者表達擔憂。
也有上市公司的審計委員會成員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看重會計師事務所的水平和經驗,大概率還是會選擇有經驗的大所,“但別的公司,尤其是那些有退市等壓力的公司怎么選事務所就不好說了”。
“審批改備案,不是說誰都可以去從事該項業務,否則就可能出現資本市場相關業務的混亂,甚至出現惡性競爭乃至劣幣驅逐良幣。”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張慶龍說。
在廈門大學會計系教授劉峰看來,促使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審計市場適度集中,由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承擔上市公司審計等高風險審計業務,有助于避免這些涉及公眾利益的市場主體出于節省審計費用、購買審計意見等動機而聘請規模弱小、能力不足的事務所。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黃世忠介紹,美國政府問責局的研究表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了美國98%營業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上市公司。盡管審計集中度如此之高,這家機構的研究報告并不認為需要立即對審計集中度問題采取措施。相比之下,我國上市公司的審計集中度并不算高。
據悉,針對會計師事務所證券資格的調整,有關部門在研究推動開展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評估和分級分類工作,有關辦法已進入對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階段。
“這很有價值與意義,可在取消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業務資格審批的背景下,維護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的正常秩序,促進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有序競爭,確保對上市公司等大型市場主體的審計能夠達到合乎要求的水平。”黃世忠說。
專家建議,會計師事務所承接業務時必須理性評價自身實力和業務風險,別“砸了自己招牌”,尤其是從事資本市場審計等高風險業務時,更需謹慎。通常而言,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業務需要具備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相應的執業能力,最好具備相關從業經驗,熟悉資本市場審計的業務特點、基本要求,有相關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一定的規模,包括注冊會計師數量規模與收入規模,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事務所的基本能力。此外,單一客戶收入占事務所收入水平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容易影響審計質量。
——一定的賠償能力,可以保證一旦發生上市公司風險事件,如果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能夠給予投資者補償。
——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與風險控制體系,具備能力持續進行風險評估,以及規范有效的審計復核、業務標準控制等質量控制程序,能夠有效發現識別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有關部門推動開展質量評估和分級分類,較好兼顧了以上幾個方面的要求,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給市場明確的提示與引導。
此外,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數量畢竟有限,中小微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90%以上,為它們提供審計鑒證、代理記賬、納稅申報等服務,也是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公共預算研究中心主任徐曙娜認為,一些會計師事務所雖然不大,但有偏向的審計領域且在該領域內頗有建樹和口碑。對于有某項或者某些審計專長的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不妨深耕所擅長的領域,追求“專精特新”,繼而做強做大。
高水平的資本市場,呼喚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可靠的第三方審計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提供基本保障。專家表示,會計師事務所證券資格的調整與政府的科學管理,有助于形成更加科學、更加規范的市場秩序,推動中國審計業務行穩致遠。(記者劉紅霞、申鋮、劉慧)
標簽: 會計師事務所服務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