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被瑞典罰款800萬美金后,谷歌又因用戶隱私問題惹上了麻煩。
當地時間本周二,谷歌因違法收集用戶數據而被告上法庭,被索賠50億美元的巨款,約合人民幣350多億元。
對用戶信息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是互聯網廣告巨頭們的關鍵競爭力,因而谷歌等巨頭往往會鋌而走險去“侵犯”用戶的隱私,廣告收入占比超90%的Facebook便曾因此而背上了50億美元的巨額罰單。
由于該訴訟進程仍處于初期,谷歌的股價未出現較大波動。
谷歌遭集體訴訟被索賠50億美元
無痕模式下仍會收集數據
北京時間6月3日,路透社報道,在一項集體訴訟中,谷歌被指控在瀏覽器的“無痕”模式中依然跟蹤用戶互聯網使用動作,這非法侵犯了數百萬用戶的隱私。
對于這一違反聯邦竊聽和加利福尼亞州隱私法的行為,訴訟要求谷歌至少賠償每位用戶5000美元或實際損失的三倍,以金額較大者為準,谷歌至少將賠償50億美元。
許多谷歌用戶以為,以私人模式查看時不會跟蹤其搜索歷史記錄,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根據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聯邦法院提起的訴狀,用戶即使不點擊谷歌投放的廣告,他們也會使用多種手段來收集數據,例如通過旗下的Google Analytics、Google Ad Manage和各種谷歌服務與App來收集數據。此外,用戶在無痕模式下,谷歌仍會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數據收集。
據悉,該訴訟由位于洛杉磯和佛羅里達的三名谷歌用戶提起。
訴狀稱,谷歌“不能繼續在幾乎每個美國人的計算機或手機中進行秘密且未經授權的數據收集。”
據悉,Google Chrome瀏覽器中的隱身模式使用戶可以選擇搜索互聯網,而無需將其活動保存到瀏覽器或設備中,但是訪問的網站可以使用諸如Google Analytics(分析)之類的工具來跟蹤使用情況。
谷歌發言人稱將竭力辯護
對于訴訟,谷歌否認訴訟中提及的行為是非法的,谷歌發言人何塞·卡斯塔內達(Jose Castaneda)表示,谷歌將竭力為自己辯護,“正如我們明確指出的那樣,每次您打開一個新的隱身標簽時,網站都可能會收集有關您的瀏覽活動的信息。”
該發言人還表示,
據悉,谷歌在其官方網站中聲明,無痕模式不會阻止以下行為:
不會阻止網站識別您的身份
不會阻止您訪問的網站、您的學校、雇主或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看到您的活動或位置信息
不會阻止您訪問的網站在無痕會話期間根據您的活動投放廣告
計算機安全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擔心谷歌和競爭對手可能會在不同瀏覽模式下跟蹤人們的身份,并結合來自普通瀏覽模式和無痕模式的數據來豐富用戶資料。
據谷歌2020年一季報,截至2020年3月底,谷歌賬面有1172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其中現金金額為196億美元。理論上講,即使輸掉官司,支付巨額罰款也不會對谷歌造成較大的財務危機。
谷歌廣告收入占比超80%
若收集信息受限恐令廣告業務雪上加霜
互聯網巨頭谷歌其實更像是一家廣告公司,一直以來,廣告收入占谷歌的總收入的比例都很高。
以今年一季度為例,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一季度收入達412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達338億美元,占比為82.04%。
另一大巨頭Facebook也是如此,2020年一季度,Facebook營收達到 177.37 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為 174.4 億美元,占比高達 98.3%。
而谷歌、Facebook等巨頭的互聯網廣告相對于傳統廣告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能夠依據客戶信息進行精準投放,客戶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也是互聯網公司廣告業務競爭的焦點之一。此外,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的廣告投放,還能獲得更高的點開率。
如果谷歌輸掉這場官司,其收集客戶數據的能力或將受到限制,這將使其本就因疫情而受到沖擊的廣告業務面臨更多困境。
據英為財經,綜合華爾街各機構的估計,旅游廣告貢獻谷歌約10%至15%的收入。
而旅游業在本次疫情中受重創,多家公司已經削減了廣告開支。全球最大的OTA(在線旅行平臺)Booking Holdings Inc 便表示將“大幅”削減其營銷成本。據悉,該公司每年要在谷歌上花費上億美元做營銷,該公司的廣告支出約占谷歌收入的3%。
谷歌旗下另一大廣告平臺YouTube的廣告收入也受到了沖擊,一名數字廣告行業高管表示,YouTube的每千次展示費用已經下降了8%。
谷歌頻頻因隱私問題遭遇訴訟
廣告巨頭Facebook也多次中招
作為兩大互聯網網絡廣告巨頭,谷歌和Facebook為了實現精準的廣告投放,近些年在收集用戶數據方面下了大工夫。去年,有媒體報道谷歌員工會收聽來自Google Home智能音箱以及語音助手應用程序里的音頻文件,谷歌表示“這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開發語音技術,改善用戶體驗。”
因大力收集用戶隱私,谷歌和Facebook也曾多次遭遇訴訟。
2019年上半年,法國隱私監管機構因隱私透明度問題對谷歌處以5000萬歐元的罰款。下半年,谷歌又因旗下視頻平臺YouTube違規收集未成年人信息,被處以1.7億美元的罰款。其11月剛剛推出的“夜鶯計劃”,再次因非法收集數百萬份患者病歷信息而被叫停。
今年三月,谷歌因在瑞典違反數據保護法而被罰款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68萬元。
5月中旬,谷歌還遭到了奧地利維權機構的投訴,該機構認為谷歌一直在通過一個獨一無二的ID來對安卓手機用戶進行非法監控,并將“跟蹤ID”傳遞給廣告商。
臉書方面,去年7月,因被指在隱私操作方面披露不足,臉書被美國證監會處以1億美元的罰款。
今年1月,臉書以5.5億美元的賠款,就其在伊利諾伊州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集體訴訟達成和解。
今年4月底,臉書更是因“劍橋分析事件”向FTC繳納了50億美元的罰款,打破了類似罰款的金額紀錄,聯邦貿易委員會也稱之為“史無前例”的罰款。此外,美國、澳洲等地的多期訴訟依然在進行中。據悉,訴訟起因是其被指控利用調查工具向現已破產的英國公司劍橋分析不當分享了8700萬全球用戶的信息。
此外,路透社今年4月10日報道,Facebook還正面臨著新一輪與追蹤用戶隱私有關的訴訟。4月9日,一家聯邦上訴法院重新提起了全國范圍的訴訟,指控Facebook在用戶退出社交網站后仍以跟蹤其互聯網活動的方式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記者 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