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可以稱得上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頗具歷史意義的重要事件。然而,對于A股入摩的進程,卻顯得并不輕松,甚至有一些曲折。對于多次闖關MSCI失敗的A股市場而言,久經考驗,終究成功入摩,這本身具有不一般的影響意義。
今年6月1日起,A股成功納入至MSCI新興市場指數,且自今年6月起MSCI將納入中國A股的初始因子提升至2.5%,而三個月后的9月份,將會把納入因子提升至5%。由此可見,從大趨勢、大方向來看,隨著A股納入MSCI的持續加快,未來將會加快外資的流入速度,而外資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的門檻也將會有所降低。對于國內投資者來說,A股成功入摩帶來積極的新增流動性補充,這確實是一項長遠性的利好消息。
A股成功入摩,外資加快步入A股市場,但這似乎并未給A股市場帶來了新的上漲動力。反而,在A股成功入摩的首月,股市卻出現了大幅下挫的表現,這似乎出乎了市場的預期。
隨著6月份的過去,A股市場最終交上了一份并不如意的成績單。截至今年6月底,上證指數單月暴跌8.01%、深證成指單月暴跌8.90%。至于中小板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數,則分別錄得8.73%以及7.86%的單月跌幅。
A股入摩首月,股市出現非理性大幅下挫的表現,外資步入國內資本市場之際,卻并未獲得理想的投資回報預期。然而,對于剛剛過去的6月份,或許對于外資來說,也算不上吃虧,而對于此次股市非理性大跌,還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沖擊影響。
實際上,對于外資而言,雖然6月份屬于A股入摩首月,但并非意味著外資資金立馬大舉進入A股市場,而對于外資資金來說,可能需要考慮到不少的因素。
其中,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國內資本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仍不夠充分,而在外匯管制以及市場化程度不足的背景下,實際上對于外資而言,更關心外資資金的準入門檻以及贖回限制等因素,而對于外資資金來說,即使有強烈入市的需求,但在對規則不熟悉、贖回限制等約束條件不完善等背景下,外資投資A股市場仍顯得比較謹慎。
最近一段時期,從北上資金的凈流向情況分析,入摩首月凈買入的規模有逐漸提升的趨勢,而對于外資資金而言,即使考慮的因素很多,但仍然會看到A股市場的基本面、企業盈利能力等問題。換一種角度思考,對于近期股市持續非理性大幅下跌的走勢,實際上A股市場的基本面、估值優勢也在逐漸增強。截至今年6月底,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跌至14.02倍、深市平均市盈率跌至25.13倍,而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降至17.12倍。至于之前平均市盈率水平偏高的中小創業板市場,目前的估值水平也下降至階段性的新低位置。
縱觀歷年來的6月份A股市場,往往容易創出一個階段性的調整新低水平。然而,對于今年而言,一方面是金融市場去杠桿力度的延續,而從資金端去杠桿到資產端去杠桿,股市非理性波動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則是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陸續引發,而股市跌破3000點之后,A股上市公司“無股不押”的問題卻受到了較大程度上的沖擊。此外,則是外部環境的不明朗預期,而股市內外部環境的持續惡化,由此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A股入摩首月,股市大幅下挫,外資資金未必會吃虧,反而給了外資資金一個抄底的契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A股入摩的事件,本身具有雙刃劍的影響,而作為一個更具敏銳性、更具信息渠道的資金,外資資金對股市的抄底逃頂,可能會更具些許的優勢。站在投資者一方思考,隨著外資資金的加快入場,未來國內投資者可能會遇到更具實力優勢的資金對手。受此影響,卻或多或少影響到A股市場的去散戶化過程,而A股市場的機構化程度也有望加快提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郭施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