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太陽出來辣焦焦,打坨石王修座橋……”6月15日晚,伴隨著高亢的鄉音,首部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迎來煥新升級,在重慶市巴南區木洞河街進行首次實景演出。
圖為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演出現場?!“湍蠀^木洞鎮供圖據介紹,“木洞山歌”是傳唱于巴南區木洞古鎮的民間歌謠,發源于上古時代的“巴渝歌舞”,經漢代的“巴子謳歌”傳承,盛唐時期的“竹枝詞”傳唱,在明清時期演化形成木洞山歌。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自2008年起,木洞鎮連續三次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圖為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演出現場?!“湍蠀^木洞鎮供圖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由重慶市巴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巴南區木洞鎮創新打造。該劇根據木洞山歌傳承人喻良華、秦萩玥的師徒經歷進行藝術提煉改編,講述隨著時代變遷,木洞山歌在傳承與發展中所經歷的困境,以及各級主管部門、山歌傳承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破題。2022年6月,該劇在巴南區文化館星光劇場成功首演。
圖為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演出現場?!“湍蠀^木洞鎮供圖今年,為進一步增強木洞山歌的吸引力、影響力,提升農文旅融合發展,當地對木洞山歌劇進行升級打造,對山歌劇的劇本、音樂、舞美等方面均進行了修改提升,并推動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走出劇場舞臺,回歸木洞本土,打造實景演出,讓木洞鎮的人文風光伴隨著悠悠山歌走進更多人的心田。
圖為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演出現場?!“湍蠀^木洞鎮供圖全劇設計時長50分鐘,由“人會老,山歌不會老”拉開序幕,“一里碼頭游子歸”“一場比賽兩行淚”“田頭長得有山歌”“日子就在歌里過”等四幕層層推進,故事層次主次有序,讓整個戲顯得更加有溫度、有張力、有意韻,讓現場觀眾更真切地感受到情感與傳承的沖擊力。
圖為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演出現場。 巴南區木洞鎮供圖木洞山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秦萩玥表示,這是該劇第一次在木洞本地進行演出。她期待,后期通過定期演出等方式,加強文旅融合,讓更多民眾直觀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