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對上市公司質量的關注前所未有地加強。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之一,滬市是觀察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窗口。一直以來,滬市公司都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和排頭兵,韌性強、動力足。近兩年來,個別公司風險有所暴露,市場各方更為關心上市公司的質量怎么樣?上市公司質量如何提升?滬市公司質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成為市場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日前,上交所與主流財經媒體攜手啟動“滬市公司質量行”,走進公司、聽取意見、凝聚共識、共同行動,將貫徹落實證監會資本市場深改任務落在實處。邀請投資者、中介機構、專家學者等市場各方切身觀察滬市公司的實際運行情況,圍繞如何看待上市公司質量、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核心問題深入分析、共同探討,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群策群力。
滬市公司整體運行質量穩中向好
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是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的微觀基礎。滬市藍籌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實力擔當,聚集了一大批關乎國計民生,專注主業、扎實經營、規范運作的優質公司,總體經營質量一直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偭糠矫?,2018年滬市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億元,占全國GDP的37%,凈利潤達2.81萬億元,經濟中流砥柱的地位明顯。增速方面,滬市公司總體業績一直保持穩定增長,2018年營收和利潤的增速分別為11%和4%,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8.70%和9.20%,是當之無愧的中國企業“優等生”。經營質量方面,市場整體最近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9.70%,顯著高于GDP增速,近三年實體類資產負債率均在61%左右,基本維持穩定;有六成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連續三年為正,八成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依然實現盈利,充分體現出滬市公司扎根主業、穩健成長的“藍籌”本色。投資者回報方面,滬市高比例分紅群體逐年壯大,整體分紅金額從2013年的6700億增加到2018年的9100億元,股利支付率從35%增加到41%,480家公司連續三年分紅比例超過30%,約80家公司連續三年每年分紅50%以上。
這些實打實的數據背后,是滬市公司在各行各業扎根實際、順勢而為、踏實經營、永不懈怠的奮斗身影。滬市聚集了關乎國計民生的全部行業門類公司,涵蓋了金融、地產、石油、煤炭、鋼鐵、醫藥、化工、汽車、材料、信息通信等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既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也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堅強保障。以采掘行業為例,兩市采礦業78家上市公司中,滬市有52家。2019年上半年,滬市采掘類公司實現營收3.42萬億元,凈利潤1181.62億元,占行業全部上市公司營收和利潤總額的98%和96%。信息技術產業,2018年我國十大芯片設計廠商中,兩家上市公司均為滬市公司(匯頂科技、兆易創新),工業富聯、三六零等公司更是在各自領域具有國際領先地位。此外,在與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食品、醫藥、化工等眾多領域,滬市公司也有著絕對優勢,引領行業發展的同時,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讓大家的幸福感、滿足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局部風險暴露有其深層原因
船至中流浪更急。在宏觀經濟內外挑戰增加,經濟發展動力升級換擋的關鍵階段,部分公司未能較好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前期聚集的隱患和風險有所暴露。一方面,一些中小市值企業、民營企業陷入經營困難,部分傳統行業公司經營業績有所下滑,雖然上市公司整體仍是優質群體,但也開始表現出分化的趨勢;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風險暴露,偏離主業、財務造假、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事項的出現,嚴重損害了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
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多層次、內外部因素交叉作用的結果。外因上,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同時受流動性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上市公司必然會面臨分化,猶如大浪淘沙、鳳凰涅磐,這是必經的陣痛。但在更為重要的內因方面,個別公司熱衷于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長期改善經營的動力,概念炒作、“三高”重組、財務造假等情況也相繼出現;有的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置公司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于不顧,在自身資金情況惡化的情況下,將手伸向上市公司;個別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無視職業操守,僅從個人短期利益和促成交易的角度出發,沒有發揮其應當承擔的“看門人”作用。
市場專家指出,從一個市場整體的角度而言,對于上市公司質量要辯證看待,分清即時與長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對如今出現的一些局部的困難和問題,需要認真分析,找準癥結、對癥下藥,著力推動公司紓解困難,助力轉型升級;但其影響相對有限,滬市已經成為一片浩瀚汪洋,其深度和寬度今非昔比,市場整體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不必過于擔憂。
探尋上市公司質量“升級”路
近三十年來,滬市公司從無到有,從曾經的小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天,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增長,新中國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的當下,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使其更好發揮國民經濟火車頭、穩定器、基本盤的功能,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務??上驳氖?,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已經擺在更高的位階,迎來難得的改革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多次強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意義,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新時期資本市場改革開發的出發點和突破口。證監會也在“深改十二條”中給出明確信號,指出將制定實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切實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努力優化增量、調整存量。對IPO、并購重組、再融資、分拆上市等重要制度也有相應安排。
對于如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不是朝夕之功,需要上市公司、監管部門、投資者、中介機構等各個市場參與主體的同心同向、眾智眾力。事實上,在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方面,監管層已經著力頗多。以滬市為例,上交所就曾多次公開表示,始終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貫徹分類監管的基本方法,對優質公司,積極探索優化服務方式,在信息披露上給予必要的便利支持;對風險公司,始終保持監管高壓態勢。相信這些做法,都將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
市場人士強調,單靠監管一方恐怕難以根本上達到目標。有專家直指核心,提出關鍵還是要培育建立起促進上市公司和市場主體專注經營、講究質量的市場機制和生態環境,讓市場各方真正做到履職盡責。從近期的市場意見看,進一步增強市場約束、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已成為市場共識。這些都將有益于破除監管約束長期單兵突進面臨的制約和障礙。市場專業機構也認為,要通過完善市場供需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和交易機制等,形成較為準確的價格信號,讓守規矩、專主業的公司在股價上得到公允反映,真正激發和引導他們承擔自我完善、自我規范和自我提升的主體責任,自覺遵守“四個敬畏”“四條底線”,也帶動更多的投資者通過價值投資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從而摒棄盲目跟風炒作、短期投機。這些機制體制的改革完善,也必將在資本市場培育出更多的優質企業,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進一步提升。(孫翔峰)
標簽: 上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