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張曉潔、嚴賦憬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潛在價值大、發展變化新。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
我國數據領域改革有哪些新進展?如何更好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國家數據局有關負責人在22日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介紹。
(相關資料圖)
用得好:數據融入經濟社會生活
數據既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結果,也是進一步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資源。當前,數據已融入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
“既要從數字化轉型中積累數據資源,又要以數據開發利用深化數字化轉型,實現良性互動、協同發展。”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說,要持續探索公共數據、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新路徑,挖掘和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據了解,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即共享、開放和授權運營。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司長張望介紹,共享方面,國務院近年來發布了六批共享責任清單,有力支持了“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高效辦成一件事”等便民服務;開放方面,我國已有226個地方建立省級和地市級公共數據開放平臺,開放有效數據集超34萬個;授權運營方面,國家數據局正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制度、授權運營規范以及相應的信息披露機制,明確合規政策和管理要求。
隨著數據技術不斷發展,數據產業應運而生。培育數據產業,成為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
張望表示,圍繞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國家數據局正研究制定促進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一方面,厘清數據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面向市場需求,培育多元化的市場經營主體。另一方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支持企業在資源匯聚、技術攻關、產品服務、流通交易、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快發展。同時,用好政策工具,從投資政策、人才培養、產業集聚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安排。
有支撐:加快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東西部樞紐節點間網絡時延已基本滿足20毫秒要求;出臺意見推動全國算力資源高效協同調度……從“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實施,到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我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數據基礎設施是數據基礎制度落地和數據高效開發利用的基礎承載。”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司長杜巍說。
如同食品流通離不開冷鏈,數據流通也離不開基礎設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據共享。如何更好打造數據“冷鏈”?
杜巍表示,不僅要有平臺、系統等“硬”的設施建設,也要有標準規范、體制機制等“軟”的制度設計。近期,國家數據局正組織編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將厘清數據基礎設施的概念、發展愿景和建設目標,推動構建協同聯動、規模流通、高效利用、規范可信的數據基礎設施服務體系。
技術創新應用也是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近年來,各地方、行業、領域不斷探索,形成隱私計算、數據空間、區塊鏈、數聯網等多種技術解決方案。
杜巍說,當前,國家數據局聚焦數據流通利用環節,圍繞重要行業領域和典型應用場景,在統一基礎設施底座的基礎上,部署開展多項技術路線試點,促進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跨主體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
強保障: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
“數據兼具正、負兩方面外部性,既要促進數據流通使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也要防范隱私泄露、數據濫用等潛在風險,實現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的發展。”劉烈宏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國家數據局政策和規劃司負責人欒婕表示,將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解決實踐難題,促進流通使用,加強試點探索,守好安全底線。
一系列舉措正在實施——
面向全國廣泛征集數據產權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問計基層,細化數據持有權、使用權、經營權;
面對數據流通交易的規模、效率、規則均有待提升,構建數據流通交易體系,發揮價格形成機制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做大數據要素市場“蛋糕”;
面臨數據發展和安全方面種種挑戰,探索新型安全治理機制,將安全貫穿數據供給、流通、使用全過程……
劉烈宏表示,下一步,將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抓好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制定,加快構建適應數據要素特征、符合市場規律、契合發展需要的基礎制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