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雄安10月18日電 題:青頭潛鴨白洋淀安居記
中新社記者 李曉偉 崔濤
金秋時節的白洋淀湖水澄澈,蘆花紛飛,水鳥成群。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趙克儉背著相機和望遠鏡,正在蘆葦蕩中“蹲守”。他等待的,是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青頭潛鴨。
這是一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8年5月,白洋淀首次觀測到青頭潛鴨的蹤跡,2022年7月,首次在白洋淀觀測到青頭潛鴨育雛,證實白洋淀已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
2023年7月在白洋淀拍攝到的青頭潛鴨。張學農 攝
“‘落戶’白洋淀一年多來,青頭潛鴨在這片區域形成了穩定的種群,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以及有關專家、志愿者也多次拍攝到青頭潛鴨雌鳥攜帶幼鳥活動。”趙克儉說。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中國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
自2017年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白洋淀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生態環境顯著提升:白洋淀水位穩定保持在7米左右,淀區面積從2017年的170平方公里擴大到近300平方公里,水質從劣V類大幅提升并穩定保持Ⅲ類標準。
“野生鳥類被稱為地方生態系統的‘晴雨表’。”已在白洋淀拍攝鳥類十多年的攝影人、愛鳥志愿者張學農笑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來源,吸引越來越多的野生鳥類在此“落戶”,“青頭潛鴨餓了就吃水生植物的根、葉、莖和種子,饞了還能嘗嘗水生昆蟲和田螺”。
2023年7月拍攝到的青頭潛鴨在白洋淀“遛娃”。張學農 攝
為了更好地讓鳥類“留下來”,2022年7月,雄安新區在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新建多處濕地公園、口袋公園,為不同習性的野生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繁殖條件。同時,白洋淀濕地全域被列為禁獵區、全年為禁獵期,嚴禁非法獵捕、撿拾鳥蛋、破壞鳥巢等活動。
“鳥類的生存條件越來越好,人們的干預越來越少。”張學農說,如今,白洋淀的淀面上,“干凈”是最大的感覺——再也沒有捕鳥網、誘鳥器等。即使鳥類保護工作者下淀,也格外注意不去打擾鳥類。
“發現青頭潛鴨的棲息地,要保持兩三百米的距離,還需要提前蹲守,這一蹲經常要四五個小時。鮮艷的衣服、化妝品也必須避免,以防驚擾這些機警的鳥兒。”張學農說。
2023年4月以來,安新縣自然資源局每月開展青頭潛鴨調查工作,報告顯示,4月份最多觀測到115只。張學農也發現,現在白洋淀里很多地方都能觀測到青頭潛鴨的蹤跡。“今年我拍到了4窩雛鳥,有4只的、7只的、9只的,最多的有10只。”
2023年7月拍攝到的青頭潛鴨“遛娃”。張學農 攝
不只是青頭潛鴨。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9月,白洋淀野生鳥類增加至260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5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6種,國家“三有”保護和其他級別鳥類202種。
“人與鳥類的關系越來越和諧,鳥兒們正成為白洋淀的‘主人’,白洋淀也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張學農感嘆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