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LPR)改革,引發市場對商業銀行凈息差收入的關注。
《證券日報》記者對比全部A股上市銀行今年上半年的凈息差數據發現,與去年年底相比,有21家銀行上升12家下降,其中,23家銀行凈息差超過2%以上。
在各上市銀行的業績發布會上,LPR也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多家銀行表示,LPR對利息收入帶來挑戰,將促進商業銀行加強定價能力建設,促進銀行發掘非息收入機會。
常熟銀行凈息差
繼續破“3”
利率市場化改革考驗商業銀行的定價能力。具備較強定價能力的商業銀行將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商業銀行凈息差整體水平維持緩慢下降的趨勢。不過,得益于負債端成本的降低以及銀行存貸結構的優化,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凈息差“升多降少”。
《證券日報》對33家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凈息差進行統計發現,上述銀行凈息差在1.58%-3.03%之間。與去年年底相比,有21家銀行上升12家下降,其中,23家銀行凈息差超過2%以上,而去年底僅18家超過2%。
在凈息差的變動上,與去年年底相比,光大銀行今年上半年凈息差增長最高,提升了54個BP。據了解,上半年光大銀行加強資產負債定價管理及結構優化,使利差息差改善。光大銀行半年報顯示,得益于生息資產增加以及凈息差的改善,其上半年利息凈收入492億元,同比增幅達42.63%。
在凈息差的絕對值上,幾家上市的江蘇農商行繼續“霸榜”。
凈息差排名第一位的仍是常熟銀行,凈息差為3.03%,比去年年底相比還提升了3個BP。常熟銀行已在上市銀行凈息差這一指標上已連續“霸榜”多個季度。除了常熟銀行外,蘇農銀行和張家港行分列第2位和第3位,分別為2.89%和2.85%。
隨后則是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這兩家股份制銀行,凈息差分別為2.7%和2.62%。招商銀行表示,上半年凈息差上升,從外部因素看,主要受央行降準影響,存放央行資產占生息資產比重有所下降,降準資金釋放帶動市場資金利率下行,負債成本有所降低。從內部管理因素看,零售貸款占生息資產比重上升,帶動生息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活期存款占自營存款比重維持相對較高水平;此外,持續提升貸款風險定價能力及存款成本管控能力。
下半年凈息差預計下降
銀行將加強定價能力建設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銀行今年下半年面臨的利息收入壓力將增大。商業銀行如何在LPR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背景下,保持商業銀行財務表現的穩定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于LPR改革對銀行息差的影響,招行副行長王良稱:一是客觀來講會對銀行的利息收入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銀行的利差會有所收窄;二是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難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三是對銀行客戶選擇、客戶的重新定位需要新的思考。
“這次LPR改革的影響,從公司和零售貸款兩個層面來看,影響最大的是公司貸款客戶,特別是大型、信用評級比較高的優質企業,它們的議價能力會進一步增強,會對銀行的利息收入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王良表示。
農行副行長張克秋表示,LPR給銀行帶來的一個挑戰就是定價能力建設,內部的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收益率曲線的建設,還有銀行利率賬戶風險的建設。“當前客戶對政策反應比較平穩,農行前期在客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想象的可接受程度高。”
目前多家上市銀行表示, LPR改革對銀行財務上的影響目前不大。中國銀行副行長吳富林表示,今后,中行將密切跟蹤分析經濟金融形勢,在資產端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妥善應對新環境下的新挑戰,積極優化資產結構,完善客戶差異化定價機制,實現對貸款定價的精細化和全流程管理。“中行將加強產品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收入,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的貢獻,降低對利息收入的過渡依賴,保持效益的穩步增長。”(徐天曉)
標簽: 上市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