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對養老行業有信心
2020年9月,“90后”女孩韓雨,不顧原來單位挽留和家人反對,毅然辭職,加入到了養老服務行業之中,擔任龍口市恒康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資料圖)
1993年出生的陳圣儒是北京市延慶區北京君信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由于大學時就讀于老人服務事業管理專業,海外見習時又積累大量實踐經驗,畢業后,陳圣儒到延慶推進了多家連鎖養老驛站及照料中心建設。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集納社會力量幫助老人安享晚年成為普遍共識和大勢所趨。這讓越來越多年輕人看到了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潛力,因此有意愿加入進來,參與行業建設發展。
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工作的“90后”小伙子王程,就親眼見證了這種“年輕化”趨勢。他表示,最近5年里,單位的“90后”養老護理員增至近30人,占員工總人數的兩成左右,“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養老行業有信心”。
這些“科班出身”的新鮮血液,兼具年紀輕、時間精力充足、學歷高、學習能力強等優勢,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后,帶來了新觀念、新理念,為行業整體發展注入新活力。
把老人當成“孩子”
“嗨,朋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未來依舊閃閃發亮……”透亮的室內,老人們分三排而坐,在充滿節奏感的音樂中,用手比劃出整齊劃一的動作,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這套“手勢舞”,是韓雨受幼兒園手勢操啟發、為老人們精心編創而成。有人點贊:“這樣的養老院簡直是‘幼兒園大大班’。”
在感慨如今養老院顛覆傳統認知的同時,也會有人感到困惑:老人本該“求靜”,為什么要玩得如此歡樂?
陳圣儒常帶領老人玩短視頻、舉辦音樂集會,并得到積極反饋。他告訴記者,這是年輕從業者認知觀念更新帶來的變化。傳統觀點往往認為老人應當頤養天年,從事一些安靜的娛樂活動即可。但通過認真工作和細致服務會發現,“老年人既渴望獲得身體上的照料,也希望找到生活下去的目標。”所以,要把他們當作老人精心照護,更要把他們當“孩子”,引領他們感受年輕人的“花花世界”,幫助他們減輕心理負擔,減小心理年齡。
年輕人進入養老服務行業,以更加科學的養老照護手段呵護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陳圣儒說,自己還會和老人們一起玩桌游。“工作人員會給罹患阿爾茨海默癥或記憶力減退的老人準備卡片,上面寫有各種親屬名稱如‘老伴兒’‘女兒’‘兒媳’。老人抽到哪張,就要說出這張卡片上所寫親屬的名字,并回憶他們之間的故事。這個游戲一是對他們有益,二是讓他們樂意玩。”陳圣儒介紹,類似玩法不少,如識別數字、數字計算,還可以玩專門針對腦?;謴推诶先说牟鸾?、組裝手工玩具等。
吸引更多年輕人“留下來”
去年7月,四川福樂家綜合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90后”工作人員晏楊俊祺,上門為一位失能老人沐浴后,老人家屬拉著他的手說:“像我們這種需求肯定很多,你們應該多多推廣,擴大業務。”
懇切的期盼,反映了當今養老服務行業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正如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指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漸加深,60歲以上人口今后每年可能要增加1000萬人。另一方面,養老服務人才儲備依舊稀缺,尤其是有能力、有愛心的年輕人才。
業內人士認為,吸引年輕人參與養老服務行業,不能僅憑他們的一腔熱血和主動投入,還需要在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打通晉升渠道、提高薪資待遇、加強專業培訓等方面提供實實在在的“福利”,讓年輕人看到自己在養老行業的發展前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后繼無人”的困境。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已經采取措施,多地為養老服務人才提供的激勵褒揚機制,有利于年輕人對養老行業產生更積極的職業預期,從而樹立堅持從事養老服務的信心。陳圣儒認為,養老機構本身也要幫助年輕人增加職業規劃、細化職業分工,讓他們找準具體的工作方向,在職業晉升、薪資提高和能力增強等方面找到目標。王晶玥(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