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吳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省不斷做大規??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質量效益,工業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1949年,安徽省農業增加值所占GDP比重高達70%以上,工業企業不到80家、年產值僅4.4億元。 2018年,安徽省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8.8∶46.1∶45.1,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8.9%,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9421戶。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振興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棋子,不斷做大規??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質量效益,工業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一個傳統農業大省,已崛起為富有生機活力的新興工業大省,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居前、發展勢頭穩健的省份之一。
(一)“大起來”,新興工業大省正在崛起
——工業增速連續12年處于全國第一方陣,2018年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8.9%
7月22日,《財富》“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正式發布,銅陵有色金屬集團登榜,成為安徽本土企業首次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的兩家企業之一。
作為“中國銅業搖籃”,銅陵有色自行設計建造了新中國第一座機械化露天銅礦、第一座銅冶煉廠,產出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發行了中國第一只銅業股票。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065億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771億元。目前,企業已發展成為國內產業鏈最為完整的綜合性銅業生產企業之一,正建設一流的陰極銅生產基地、銅基新材料加工基地、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全球知名的“銅冠”品牌。
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銅陵有色不斷成長壯大,就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安徽工業發展總體狀況的縮影。
回溯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全省工業企業不到80家,工業固定資產不足億元,年產值僅有4.4億元。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安徽依然是工業基礎薄弱的農業大省,國民經濟中農業占比近50%。
改革開放,奠定了安徽工業“大起來”的基石,加快了安徽工業“立起來”的步伐,激發了安徽工業“壯起來”的動力,提升了安徽工業“活起來”的水平。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安徽工業經歷了起始調整、起步改革、起跑提速、高速擴張和跨越趕超等“五個重要階段”:
——改革開放之初,安徽確立了以發展輕紡工業、興辦集體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實施內涵改造“四個為主”工業發展方針,把工作重心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軌道。
——上世紀80年代,通過推行國有企業“利改稅”改革和生產經營承包責任制,充分釋放了市場活力。
——上世紀90年代初,在國有企業開展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改革,大力興辦鄉鎮企業,重點發展輕工、家電、紡織、食品等產業,工業增加值在1996年歷史性超越農業,實現了由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轉變,1999年突破1000億元。
——進入21世紀,安徽相繼實施縣域經濟、輕工大省、工業強省、制造強省等重大戰略,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動力、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強。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狠抓技術改造、智能制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工業經濟呈現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
新興工業大省地位基本確立。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15萬億元,是1978年的317倍,年均增長15.9%。 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居全國第4位、中部第1位,連續12年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全部工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8.9%,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
(二)“立起來”,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今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8%,對全部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65.1%
從地方性國有機械企業,到發展成為擁有百億資產的現代化企業,安徽叉車集團數十年持續引領中國叉車行業發展,所屬“合力”品牌已成為國際工業車輛行業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在主要經濟指標已連續28年位居國內行業第一、挺進世界行業七強的基礎上,企業正以“世界五強,百年合力”為目標,積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致力于成為中國工業車輛行業領導者、全球工業車輛行業領先者。
在新興工業大省地位基本確立的基礎上,安徽正在向制造強省加速邁進,工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新中國成立之初,安徽工業產品數量少、質量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改革開放,加快了安徽工業“立起來”的步伐。 40多年來,我省加快推動工業由傳統重化工向先進制造轉變、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工業轉變、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上世紀80年代,我省培育了家電產業,美菱、揚子、榮事達等企業成為行業龍頭,“輕工大省”享譽全國。目前,全省四大家電產量已突破1億臺,占全國的1/4,全國每3臺冰箱、每4臺洗衣機、每5臺空調就有1臺是“安徽造”,并加速向智能化、定制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我省大力培育汽車產業,江淮、奇瑞成為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典范。
——進入21世紀,安徽著力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大力培育以京東方+科大訊飛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我省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新型顯示產業集聚基地,貢獻了全球20%的智能手機液晶屏、30%的平板電腦顯示屏,工業機器人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筆記本電腦產量占全球1/10。今年上半年,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分別快于全國同行業、全省工業16.3個和17.6個百分點;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居全省40個大類行業首位。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大力培育人工智能+芯片產業,加快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2018年安徽智能語音產業規模650億元,同比增長30%;中國聲谷入園企業達到433家,同比增長102%。
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工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2.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5%,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16.6%。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8%,對全部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65.1%。
(三)“強起來”,安徽制造自信走向世界
——目前,86家境外世界500強公司在安徽投資設立了162家企業,安徽企業境外投資合作目的地已擴展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7月10日,總投資逾4億美元的美國康寧汽車內飾玻璃項目正式在合肥新站高新區實現量產,將為全球汽車制造商提供用于汽車內飾的高性能車用玻璃部件。近4年來,境外500強企業美國康寧在合肥的投資項目已有5個,投資領域涉及顯示科技、環境科技、創新三大業務部,總投資額近30億美元。目前,合肥已成為康寧全球最集中的投資區域。
工業發展離不開開放合作,需要不斷引進、吸收國內外的新技術、新理念。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面向“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主動適應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合作分工,加快建設制造強省:
——上世紀90年代,我省加快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合作,搭建產業合作新平臺。 1993年,國家級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成為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開發區,隨后,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蕪湖出口加工區等一批開發區迅速成立,有效承接了國際國內產業分工轉移。進入新世紀,全面融入國家“三大戰略”,皖江8市整體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合肥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在制造業發展上,我省主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近年來,中德、中新蘇滁等合作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江淮汽車與德國大眾合資合作不斷深化。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引進日本愛信、美國歐文斯科寧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目前,共有86家境外世界500強公司在安徽投資設立了162家企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等大項目,促進了我省制造業結構優化、產業鏈完善。
——我省大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在產品創新中大踏步“走出去”,通過高水平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分工,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安徽企業境外投資合作目的地已擴展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海螺水泥、馬鋼、江淮、中鼎、應流等一批省內企業進軍海外,實施了一批境外收購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設立了一批海外研發中心。2018年,我省成功舉辦世界制造業大會,構建了世界制造業發展的高端交流平臺,共簽約合同類項目436個,投資總額4471億元。 “安徽制造”以更加自信、更加有力的步伐走向世界。
目前,安徽正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提升產業鏈水平,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讓安徽制造暢行全國、走向世界。( 吳量亮)
標簽: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