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大家樂集團發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80.24億港元,同比增長6.85%,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1.1億港元,同比增長420.19%。
(資料圖片)
業績的好轉主要得益于食材及人力成本控制得宜。
財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原材料及包裝成本、人工成本及租金成本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原材料及包裝成本占比由上年度的30%下降至本年度的28.8%。受此影響,大家樂毛利率提升了1.5個百分點至8.8%。
此外,雖然中國香港的業務在本財政年度初仍受第五波疫情打擊,但為了應對挑戰,公司在致力控制成本之余,推動數字化及自動化,使得提高生產力及效率取得改善。
從公司旗下餐飲品類來看,包括以大家樂品牌及一粥面品牌為主的速食餐飲,意粉屋、上海姥姥、米線陣和巷仔見面館等7個品牌在內的休閑餐飲,以及主要向學校、醫院及其他公私營機構的機構飲食。其中,大家樂布局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中國內地市場只有大家樂品牌,沒有休閑餐飲及機構飲食業務。
財報顯示,在香港市場,速食餐飲仍是公司的營收支柱,實現了5.4%的增長,休閑餐飲和機構飲食業務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1.3%及24.2%;而中國內地業務方面,營收雖微降0.6%至13.24億港元,但大家樂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放寬,自今年1月中旬起出現“V型”反彈,并恢復至正常經營水平。
在香港市場,速食餐飲仍是公司的營收支柱,實現了5.4%的增長。報告期內,隨著疫情相對緩和,大家樂選擇逆勢“抄底”。
截至2023年3月底,大家樂共有529家門店,較上年同期凈增加29家。其中,香港市場有376家門店,較上年同期凈增12家;中國內地市場有153家門店,凈增17家。
關注餐飲投資的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曾總結過疫情期間逆勢開店的餐飲品牌,往往有這樣的特點,“壓中了快餐品類是剛需賽道;其次,門店選址有優勢,在購物中心和社區街邊都可以做起來;而且有下沉能力,在一線城市和低線市場都能發展?!?/p>
客單價不高的快餐品牌,符合在疫情期間和經濟修復期人們消費欲望降低的需求。疫情以來,包括西貝、海底撈等多個大型餐企都有不斷推出新品牌,而快餐也成為推新的熱門選擇。而大家樂也符合這樣的消費者需求和定位。
大家樂招牌蜜汁叉燒四寶飯對于疫情后的發展方向,大家樂首席執行官羅德承在業績會上表示,由于人手短缺以及人手成本壓力,公司存在加價壓力。目前公司餐單人均消費大約40港元,有1-2港元提升空間,希望通過不同方法推動人均消費。
同時,對于人手短缺問題,公司會考慮增加外勞人手。
羅德承表示,快餐店前線人員缺1000人手,目前需要員工兼職、加班應付短缺。對于香港擬輸入2萬名外勞的政策,他表示目前還未看到政策細節,看細節之后會積極考慮。他相信,政策可方便兩地勞動人口工作,對于招聘人手會有幫助。
而在新的財年中,開店仍是這家公司的重點。
財報并未提及計劃在香港的開店數,但根據本財年內中國內地門店擴張快于香港市場的節奏,也許側面反映出這家公司未來的重點會是內地市場。
羅德承指出,暑假是生意高峰期,希望消費高峰期能帶動生意額增長。大灣區2023年人均消費約30元,大灣區對于出外用餐有剛性需求,公司團隊會在餐廳“落點”方面下功夫,對于未來在內地開設24間分店有信心。
大家樂財報也表示,隨著疫情限制措施解除及通關,預期市場逐漸復蘇。公司對大灣區九個城市前景有信心,將繼續在整個大灣區尋找黃金地點,推動門店網絡擴展,目前7間新門店正處于籌備階段。
事實上,作為香港老牌快餐品牌,大家樂在內地市場耕耘已久。但由于港式快餐一直適應不了北京、上海等地區的當地口味、消費模式,華東市場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一度拖累大家樂中國整體增長。
從疫情后的布局來看,新開門店基本在其較為熟悉的大灣區市場,除入駐各大購物中心外,大家樂還著重打造社區型門店,希望借助這些受封控影響相對較小的社區門店及外賣留住了更多附近的熟客。不過,即便是大灣區市場也早已擠滿了競爭對手,如何品牌林立的餐飲市場中突圍,大家樂是時候該優化打法和加快節奏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