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陷阱名詞解釋,關于流動性相關的名詞,之前也介紹過不少,流動性過剩大家可以了解了解。
流動性陷阱是指當名義利率降低到無法再降低的程度,甚至接近于零時,人們更愿意以現金或儲蓄的形式持有財富,而不是以資本的形式進行投資或作為消費數據進行消費,以供個人享受。國家貨幣供應量的任何增加都會以“閑置資本”的形式被吸收,仿佛掉進了“流動性陷阱”,從而對整體需求、收入和價格沒有影響。
因此,經濟學家稱之為“流動性陷阱”,即利率已經降至很低的水平,單靠貨幣政策的調整無法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極低的利率和國民總支出水平不會改變。
成因:
(1)根據貨幣需求理論,利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也就是說,當人們不持有帶息債券的財富時,他們就失去了本可以賺取的利息。利率很低的時候,持有貨幣的成本很低。
(2)利率下降會導致投機性貨幣增加。當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很大的下跌風險,就意味著生息債券的價格已經很高了。此時,人們對經濟形勢感到悲觀,認為債券價格只會下跌而不會上漲,因此停止購買債券。同時,利率有望上升,貨幣將保持在手中,直到下一次投機使用。
(3)同時,貨幣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轉化為其他經濟媒體難度最小。人們會根據流動性偏好(貨幣需求)的三個動機,即謹慎動機和交易動機、投機動機,選擇持有貨幣,并及時轉換為其他商品和服務。
流動性陷阱怎么解決?
一般來說,減稅會增加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相應地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下,社會總需求相應擴大。減稅的類型和方式不同,通脹效應也不同。流轉稅的減免不僅會增加需求,還會刺激供給的增加,即這種減稅的擴張效應主要在供給側。所得稅的減免可以增加社會需求。擴大預算支出規模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構成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規模的增加必然會相應地增加社會總需求。在收入增長和支出擴張不對稱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財政赤字。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張性財政政策也是赤字財政政策。
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決定就業的理論。他認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主要由三個基本心理因素決定,即靈活偏好和消費傾向、對未來資產回報的預期。
當經濟衰退時,央行將使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當市場上的錢多了,利率自然會降下來,低利率的企業就會愿意放貸,擴大生產,從而拉動GDP。
從投資和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當利率太低時,因為有價值的證券的價格往往與市場利率負相關,利率越低,有價值的證券越高,所以投資者不敢投資。
流動性陷阱怎么解決以及出現的原因等等,大家也看完本文之后也都了解了,因為名詞比較專業,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即使出現上述現狀,也不一定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