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交易所規定,上市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即觸發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東方財富Choice終端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29日收盤,除38只停牌個股以外,共有10只個股的收盤價報收在1元以下,面臨A股市場中的“一元退市”風險,同時,股價在1元至2元之間的個股約有近百只。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值退市很有可能成為未來上市公司退市的一種常態。
據胡泊介紹,股價在2元以下的個股,都有可能導致投資者產生對上市公司退市的擔憂,降低對該股票的投資熱情,從而導致公司股票流動性變差,造成股價進一步下跌,誘發甚至鎖定“面值退市”的局面。
從2019年A股市場上市公司退市情況來看,雛鷹退、華信退、印紀退、退市大控、神城A退、退市華業等6只個股屬于面值退市,而2020年以來截至5月29日,已經面值退市5家上市公司。
對此,胡泊認為,隨著上市公司“殼股”的價值降低,“炒殼炒差”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那些業績不好,大股東實力又偏弱的上市公司價值被進一步削弱,最后被市場慢慢邊緣化,最終慘遭淘汰退市。
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上市公司面值退市股越來越多,主要原因在于隨著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力度的不斷增強,投資者的投資邏輯日漸成熟,不再盲目跟風炒作。
“同時,隨著注冊制的進一步推開,企業上市更加便捷,大量好公司可以上市,不需要通過借殼的手段登陸A股市場,殼資源不值錢了,股東也就失去了保殼的動力。”楊如意說。
在談及如何避免買到有面值退市風險個股的問題時,胡泊分析認為,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投資價值觀,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堅守基本面選股原則,尋找業績確定的行業和個股,或者在成長空間大、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方向的行業當中,選擇有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的龍頭企業進行投資,可以大大降低遭遇面值退市個股的可能性。(記者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