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證監會官網了解到,今日(3月19日),將有6家企業首發申請上會審核。從以往IPO審核的節奏來看,發審委基本保持在平均每周審核4家企業的速度,對于這次一天上會6家企業,業內人士認為,為支持企業融資需求,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正在發揮著積極作用。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層的審核理念在發生重大變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作用在不斷發揮,可以預計注冊制時代在加速到來。首發企業審核數量的增加,有利于更多的優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使資本市場更好的發揮優勝劣汰作用,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年內滬深兩市共有52家企業IPO發行,同比增長73%,合計首發募集資金797.57億元,同比增長215%。
“今年IPO融資大概率會延續2019年增長勢頭。為了更好地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IPO常態化發行會長期持續。”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李湛表示,IPO常態化發行對資本市場的積極影響主要有三點:其一,在很大程度上恢復和提高股市的融資功能,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其二,鼓勵更多優質上市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改善提高這些企業的融資效率;其三,目前排隊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新興產業的優秀代表,這類企業上市比重提高,有助于提高A股上市公司質量。
值得關注的是,自2月14日再融資新規落地已足月,再融資規則的優化促使企業融資熱情高漲。何南野表示,再融資新規落地,符合當下上市公司融資的切實需求,符合當下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A股再融資市場進入新一輪的寬松期,尤其利好前期再融資受限的中小創上市公司,預計今年定增市場規模將重回萬億元級別。”李湛說。
談及今年IPO市場的整體發行和融資情況,李湛認為,整體而言,IPO大概率將長期延續常態化發行,一是數量和融資額有望繼續大幅增加,股票市場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提高;二是從目前IPO市場可以明顯看到,在板塊上科創板上市數量居多,在市值上則是小盤股居多,上市新股主要集中在以TMT、醫藥生物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上,科技創新和戰略新興企業逐漸成為上市主流。預計未來IPO企業也會呈現科創企業多、市值小、盈利少、成長性好等特點,重點利好中小創企業。
(孟 珂)
標簽: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