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海外股市經歷了一場血雨腥風,美股一周內最大跌幅超過15%,市場恐慌程度之高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所僅見。
疫情在中國以外出現蔓延之勢是市場暴跌的直接原因。不同的人對新冠病毒風險判斷差異很大,最悲觀的專家認為它將像流感一樣與人類長期共存,最終全球會有2/3的人感染這種病毒,當然,也有可能像2003年SARS一樣在幾個月內被徹底撲滅。
投資者最關注的還是疫情未來如何演化,它會不會讓全球經濟陷入不可控的混亂?
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特點已基本被人摸清,但不同國家對這個病毒采取的應對策略卻有很大差異,有的不得已在局部地區采取類似中國的做法,有的則對斷絕交通比較謹慎,甚至將部分希望寄托在疫苗上。這是因為各國在防疫與經濟社會正常運轉之間如何平衡考慮有所不同,側重點不同。資本市場不是害怕疾病的直接影響,而是對既要保持經濟大致正常的運轉又要控制病毒傳播沒有信心。關門閉戶、斷絕交通雖可較快解決問題,但對全球產業鏈和經濟增長可能會造成無法承受的影響,這就是股市恐慌的原因。但是,這種恐慌可讓那些麻痹大意的人警醒,從而盡快采取行動,最終對防疫有利。
不論如何,筆者相信那些最悲觀的預測不會兌現,因為以現有的資訊和科技水平,以及觀察過去一個多月各國防疫經驗,疫情終會得到解決。雖然不排除一些地方策略調整不夠及時,在這一過程中付出代價較大,但各國防疫策略在不斷調整后,將會收斂于“佛系”與中國式“硬核”間的某點。此次疫情雖然特別,但最終對經濟的沖擊大概率是“較長的一次性事件”,其尾部形態較難預測但不改變事件性質,真正應該思考和擔心的,是疫情之前就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
境外疫情的影響未來可能仍有反復,各國的財政與貨幣方面的應對政策,未來一段時間里應該得到更多關注。A股運行最終也還是會回到財政貨幣政策、公司業績、估值等因素上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