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業正在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日前,深圳市投資基金同業公會和深圳市私募基金協會制定并發布了《深圳市問題私募投資基金退出操作參考(試行)》(以下簡稱“《退出參考》”),此舉旨在引導深圳市問題私募投資基金有序退出,規范退出流程,減少退出過程中的資產貶損,提高清償比率,維護各參與主體的合法權益。
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無序發展,私募行業存在魚龍混雜和良莠不齊等亂象,已經到了應當治理和規范發展階段。《退出參考》的發布對行業的積極意義比較明顯,一方面,對問題私募起到了“進退有序”的制度指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行業的規范化。
《退出參考》所稱的問題私募基金,是指依照基金合同約定或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自律規則,基金管理人與其他參與主體無法化解糾紛,存在涉眾風險等問題的私募基金,包括情形有發現退出存在重大風險,且短期內依照現有條件無法解決的;相關主體就私募基金退出安排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存在重大投資損失的;監管部門和行業自律協會在檢查工作中發現,私募基金存在重大問題的;以及其他影響私募基金退出的重大風險情形。
據了解,私募基金退出程序分為一般程序和簡易程序,退出原則上適用一般程序,但部分私募退出須遵守簡易程序,其中包括:一是私募基金規模在2億元以下且自然人投資者50人以下;二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東、實際控制人有意愿且有能力向全體投資者清償,且能夠與全體投資者達成和解協議;三是其他有必要適用的情形。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私募基金退出的相關參與主體應當包含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私募基金份額持有人,而退出參與機構分為清退工作組(下稱“清退組”)、投資者大會、投資者監督委員會。
《退出參考》要求,清退組成員由私募基金管理人代表、專業中介機構代表組成,成員人數應不少于5人;其中,私募基金管理人代表不少于3人;專業中介機構代表應不少于2人。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李大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退出參考》的出臺背景主要還是針對流動性欠佳的私募股權機構,其核心要點是在投資人無法行使合同約定的情況下,給出了一些比較合理的退出操作參考,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有利于行業長治久安。
“至于《退出參考》后期是否奏效,主要還是看可實施性強不強。”他說,同時,在退出過程中,確實會遇到很多與行政相關問題很難解決。
《退出參考》提出,清退組的任何決議須經全體清退組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退出通知內容包括退出決定、退出工作時間計劃、投資者維權的渠道、方法和途徑,投資者參與重大事項表決的渠道、方式及規則。退出通知發出后,投資者應在指定期限內確認基金份額,未在指定期限內確認的,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信息數據為準。
業內人士指出,《退出參考》明確了私募基金退出過程中三個“三分之二”的表決規則。參照《公司法》中關于股東大會的規定,投資者可通過召開投資者大會進行重大事項表決。第一個“三分之二”是指召開投資者大會須滿足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占總投資金額三分之二以上的要求,投資者基金份額未達到要求的,則重新組織召開投資者大會。后兩個“三分之二”則是指投資者在進行重大事項表決的過程中,須同時達到投資者人數及所持基金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退出參考》引入專業中介機構的監督和約束,本身就是私募基金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重要力量。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退出參考》明確提出私募基金在退出過程中應引進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中介機構進行清產核資,這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降低私募機構出現二次違約的風險。(王 寧)
標簽: 私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