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規民約,是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行為規范,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形式。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龍門法庭巧用優秀傳統文化、公序良俗、村規民約以及行規行約,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資料圖)
活用村規民約 助基層治理提升
“我們同意幼兒園擴建,但是幼兒園一定要按照村規民約的規定,確保我們的排水通暢以及過道暢通。”
“我們在施工時,一定會遵守村規民約,預留排水溝和過道,保證不影響相鄰村民的生活。”
近日,龍門法庭法官在走訪時了解到一起糾紛。某幼兒園需要擴建,周邊村民擔憂排水溝被堵以及影響通行,因此持反對意見。幼兒園負責人主動找周邊居民黃某甲、陳某乙商談,但無法達成協議,之后,幼兒園又尋求當地村委會調解,依然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法官詳細了解情況后,主動提出幫助解決雙方矛盾,聯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干部,以“村規民約”中相鄰房屋建設約定為基本原則,采取“背對背”調解方式,分別向雙方當事人進行釋法說理。在耐心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糾紛圓滿解決。
“你們的村規民約真不錯,既能規范村民行為習慣,又能倡導尊法守法良好風尚。”事后,龍門法庭法官魏國才在與村干部交流時忍不住夸贊道。
近年來,龍門法庭將村規民約積極融入基層治理,積極參與村規民約制定工作,通過法律咨詢、合法合規審查等方式,幫助轄區村居制定高質量村規民約,并在調解中引用村規民約進行釋法說理,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巧用公序良俗 助矛盾糾紛化解
根據民法典規定,公序良俗亦是判定民事行為的重要依據。龍門法庭在調解村民糾紛時,主動融入當地群眾,了解當地的風俗與習慣,運用公序良俗化解群眾糾紛,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發生。
在一起因廟宇歸屬產生的糾紛中,同村兩個宗族都曾參與廟宇的維護與修繕,時隔多年,雙方因廟宇歸屬哪個宗族、哪個姓氏排在“功德榜”前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雙方人多勢眾,來勢洶洶。
“這有什么好爭的,這座廟你說是你的,他說是他的,我看誰說了都不算,還是‘聽他的’。”龍門法庭“金牌調解員”黃銜玲指著廟里的佛像說道。
待雙方冷靜后,黃銜玲決定利用當地的公序良俗,讓雙方用“天選”的方式化解爭端:“神明的房子就讓神明來決斷,我提議用傳統習俗‘擲筊杯’的方式來決定廟宇歸誰管,我作個見證。”
這一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最終,雙方當事人通過“擲筊杯”確定了廟宇歸屬,大家均對結果表示認可,握手言和。
“我們在辦案中發現,只通過村規民約還不足以化解所有的矛盾糾紛,有時需要公序良俗作為補充,利用雙方均認可的方式解決矛盾。”黃銜玲說。
善用行業行規 助營商環境優化
“根據汽車消費的行規行約,作為汽車經銷商,你必須誠信經營,提供給消費者優質的服務。”近日,龍門法庭法官在調解一起因汽車空調損壞引起的糾紛時說。
戴先生車載空調兩年內出現三次問題,遂要求4S店更換整個空調系統,防止空調再次出現狀況。但4S店只愿意更換部分零件,雙方爭執不下。
龍門法庭“汽車消費糾紛訴非聯動工作站”受理該起糾紛后,邀請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汽車行業專家、政協委員、人民調解員共同參與,以行規行約中的“誠信經營”為基本原則進行調解。
在歷經兩個小時的耐心調解后,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4S店總經理承諾為戴先生的汽車更換新空調,并贈送8次汽車保養服務,最終案件得以妥善解決。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規行約,頗受業內人士的認可。因此,借助行規行約的約束力來解決行業糾紛也是一條有效路徑。”魏國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