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華為、小米等企業先后發布了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手機,中國聯通預計明年將進入“5G投資期”,數以萬計的基站將遍布中國各大城市。與5G相關的投資日益熱絡,是當下中國投資向高端發展的一個縮影。
分析人士指出,投資是連接供給與需求兩端的關鍵變量,對經濟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今年以來,中國投資總體保持平穩、結構不斷優化、方向日益趨新。高質量投資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先導力量。
看總量——體量大增長穩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宏觀經濟增長中起到巨大拉動作用。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這與投資的巨大規模、平穩增長息息相關。
8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7月份,全國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48892億元,同比增長5.7%,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其中,民間投資210267億元,增長5.4%;制造業投資增長3.3%,比1—6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8%。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透露,7月份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個,總投資705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員許召元認為,當前我國制造業處于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的關鍵性時期,要實現制造業的順利升級和發展,保持一定速度的制造業投資是必要條件。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近期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就制造業投資形勢、培育發展制造業集群等密集調研,諸多穩定制造業投資的政策正在醞釀之中。未來,政策的關鍵仍然在于支撐企業預期、改善企業投融資環境。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不確定性與自身轉型升級帶來的雙重壓力。特別是在出口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投資維持在較大體量有助于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從最新數據看,雖然當前投資基數較為龐大,但制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相對較低,未來隨著形勢需要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看結構——新興領域亮點紛呈
數量穩得住,質量要更高。從流向、分布和結構等維度的數據來看,中國投資流向技術改造、消費升級、高新技術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趨勢愈發明顯,“高質量”的成色越來越足。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王寶濱介紹,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1.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個百分點,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7.8個百分點;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14%,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3.6%,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2%。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1.9%,增速高于全部服務業投資4.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增長48.0%,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業投資增長36.2%,檢驗檢測服務業投資增長31.3%,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增長17.8%。
同時,1—7月份,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3.9%,高于去年同期1.6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投資增長18.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長15.8%,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4.2%?;A設施投資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41.0%,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2.7%,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9.1%,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6.9%,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0.1%,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相比之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則略有回落。
張永軍指出,“高質量”成為中國投資的關鍵詞,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涌現出大量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高質量的投資正在加速引領高質量的發展。
看潛力——仍將發揮關鍵作用
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未來中國的投資將會有哪些新表現呢?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給出了明確答案:“穩定制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盡管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強根本、惠民生、補短板的投資依然有大量需求空間。“比如,目前國內軌道交通較為完善的地方依然只局限于少數一二線城市,對那些快速崛起的新興大型城市而言,現有公共交通體系日益捉襟見肘;再如,隨著廣大農村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現有公路、水利、排污等基礎設施越來越難以滿足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又如,在一些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特大型城市,隨著人口流入及原有設施老化,排給水管網等基礎設施也存在不斷更新的內在需求。”張永軍說。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投資不再僅僅是“高大上”,而是更趨向“小而精”“準而活”,與微觀市場主體的活力緊密相連。最新數據顯示,1—7月份我國日均新登記企業達到1.96萬戶,其中7月份達到日均2.13萬戶。
“目前,我們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舉措,而是更加關注激發市場活力和增強經濟內在動力,推動‘放管服’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營商環境,大規模減稅降費,來應對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攻關期出現的種種問題。這些措施是我們在攻關期必須要采取的,這些問題也要通過激發內在動力活力的政策來應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
標簽: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