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股票自上市后首個交易日起即可作為融券標的,這一與主板不同的規則自出臺起就備受關注。那么,科創板開市交易3天,誰在融券?券源來自哪里?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科創板剛剛開市,券源供不應求,能夠融到券的都是提前向券商預約的機構客戶,例如一些大型私募。融券是為了做多空平衡的策略,以平衡和防范系統的局部風險。券商對于業務風險把控更強,對客戶資質、客戶交易策略等審核更嚴。
24只股票前兩日
轉融券融出超1.15億股
科創板前兩個交易日融券有多少?中證金融的數據顯示,首批交易的25只科創板股票中,除了交控科技尚未有轉融券數據外,其余24只股票在科創板開市首日共計轉融券融出1.1億股。科創板開市第二天,只有20只股票有轉融券融出,共計融出540.81萬股。其中,中國通號轉融券融出數量最多,首個交易日達到9157萬股,第二個交易日融出255萬股。
首日轉融券融出數量達到100萬股以上的股票共有8只,瀾起科技轉融券融出307萬股,嘉元科技轉融券融出212.31萬股,心脈醫療轉融券融出172.51萬股,容百科技轉融券融出146萬股,光峰科技轉融券融出129.38萬股,南微醫學轉融券融出114.39萬股,睿創微納轉融券融出108萬股。
其余股票轉融券融出規模極小,沃爾德、天宜上佳、西部超導、新光光電、鉑力特等5只股票轉融券融出規模在10萬股以下。新光光電和鉑力特的轉融券融出規模均僅為1.1萬股。
7月23日,除了中國通號轉融券融出255萬股以外,其余股票的轉融券融出量非常少。鉑力特、新光光電、天準科技的融出數量都不到2萬股。交控科技依舊沒有轉融券融出數據。
從轉融通的融出費率看,科創板股票的轉融通融出費率,也即券商拿券成本普遍較高。由于是市場化定價,不同期限、不同股票的轉融通融出費率差異很大。比如,7月22日轉融券的股票中,有7天、28天、29天、30天和182天等期限品種,融出費率在2.1%至9.1%之間。同樣是182天期限的瀚川智能和嘉元科技,費率相差也很大:10萬股的瀚川智能,融出費率為2.6%,12.31萬股的嘉元科技,融出費率為8.6%。
券商自行管控兩融業務風險
科創板首演驚艷,不少網下打新中簽的機構可以賣出股票獲利了結,一般不會選擇轉融券出借股票。那么券源從何而來?
記者采訪多位券商兩融業務人士了解到,大部分的券源來自券商跟投的子公司,也有一些來自公募基金。它們借出來的券都是參與戰略配售所得。
《科創板轉融通證券出借和轉融券業務實施細則》在制度上擴大了券源。一方面推動落實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作為出借人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業務,另一方面落實《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相關規定,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在承諾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可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
“《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中規定了,券商跟投的鎖定期為24個月,公募基金戰略配售所得股票的鎖定期為12個月,所以他們有動力將券借出來增厚收益。”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營業部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從數據角度也可以印證。中證金融的數據顯示,7月22日南微醫學融出114.39萬股,期限182天、融出費率0.086%。參與南微醫學的戰略配售的戰略投資者為南京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南京藍天投資,南京藍天投資正好獲配南微醫學約114.39萬股。
誰在融券?記者采訪多位券商兩融業務人士了解到,科創板剛開市,券源很少,融券的客戶基本都是提前預約的機構客戶,約的都是指定券源。
目前融券的客戶做的都是多空平衡的T+0策略,賺的是波動的套利。凈空頭的客戶幾乎沒有。從客戶和券商角度看,首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融券風險沒有上限,對客戶和券商來說,風險都很大。在券源緊俏的情況下,券商就會嚴格篩選客戶資質。每家券商自行管控兩融業務風險,各自管控方式又有所不同。
北方一家券商表示,他們的做法是審核客戶資質,包括實名制、資金來源、是否持牌等要求。審核客戶交易策略,包括看過往交易記錄、策略說明等;設置風控指標,包括限制賬戶科創板股票的空頭、多頭數量等;還有分散提供券源。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前的融券業務規定,科創板融券采用約定申報方式,效率更高、市場化水平更高。提升效率方面,借入人可實時借入證券,辦理相關業務;提高市場化水平方面,引入市場化的費率,期限確定機制可靈活展期,提前了結。
“約定申報,簡單點說就是客戶、券商和券源方根據券的品種自行談判,談好期限、價格等,實時就可以把交易做成。從規則上來說,比以前效率提升。現在融券要預約是供給不足導致的。”北方一家大型券商分管兩融業務的高管表示。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