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的市值占比越來越低:從10年前的27.93%一路下滑到現在的不足5%。
近十幾年來,中國證券市場取得了快速發展,股市總規模和股市總市值都在成倍增長。作為機構投資者重要代表的公募基金,總規模也相應地出現了成倍增長:由2007年底的3.28萬億元,一躍到現在的13萬億元。
公募基金總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的增長,以股市作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權益類基金總體上停滯不前,多數年份都在2萬億-3萬億之間上下波動。
在股市總流通市值成倍增長的情況下,這種停滯不前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的市值占比越來越低:從10年前的27.93%一路下滑到現在的不足5%。
那么,權益類基金為何沒有像其它類別的基金那樣,隨著股市總規模的快速增長而相應增長呢?
這與我國股市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新興市場,我國股市一大特點是投機性強、市場波動性大。這種市場環境對于長線投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從基金持有人來看,個人投資者占有極高比例,而個人投資者都習慣于在市場上漲時買入基金,在市場下跌時贖回基金。這就使得基金管理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被動地跟隨市場的變動進行波段操作,而無法長期持有既定的投資標的。權益類基金規模也就隨之上下波動,這種波動,根源就在于缺乏長線資金的介入。
眾所周知,成熟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之所以能夠堅持長線投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管理的資金大多屬于養老金和社保資金等這類長線資金。長線資金進入股市,不僅為股市基金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還為長線投資理念的執行打下了基礎,從而有利于市場運行趨于穩定。
相比之下,中國股市長期來一直存在長線資金不足的問題。近幾年,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漸落地,養老金和社保資金等開始向股市流動。不過,從整體進程來看,這方面的動作還非常緩慢,到目前為止,真正進入到股市的長線資金數量仍然十分有限。
從公募基金內部結構來看,最新數據顯示權益類、貨幣類、債券類三類基金的占比分別為20.32%、58.01%和20.96%,其中權益類占比最低。這種結構與我國長期以來的融資結構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因為權益類基金與直接融資相關,貨幣類、債券類基金與間接融資相關,而中國融資體系一直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權益類基金的發展與擴張。
從近十幾年股市運行情況看,以上證指數為例,整體上是在1000點到6000點的箱體內波動,主要活動空間更是集中在1800點到3500點這一狹小區域之內。因此,股市總市值的增長并非由股指上漲所推動。那么,其增長動力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新股源源不斷地上市。新股上得多了,上市公司的數量就會增加,股市總股本也就會相應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個股股價整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股市總市值也會跟隨股本規模的擴大而增長。
要提高公募基金A股市值的占比,增強其市場存在感,根本的途徑是不斷擴大權益類公募基金的規模,使其增長速度趕上并超過股市市值的增長速度。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引導養老金和社保資金等長線資金盡快大量進入市場,使其在股市中的資金占比能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當前市場投機氛圍過盛的現象,力促市場盡快轉向理性投資和長期投資。與此同時,基金公司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投研能力、樹立起長線投資理念,通過良好的投資業績來增強自身的實力,讓投資者真正具有投資獲得感,并以此長期留住投資者。只有這樣,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當然,要改變公募基金A股市值占比過低現象,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它需要市場相關各方密切協作、共同努力。近日監管部門關于著力推動權益類基金發展的表態,引起了基金行業的強烈回應。這可以看成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相信,權益類基金爆發性增長終將會出現,公募基金一定會成為對A股市場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長線投資力量。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