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5日電 題:解密西湖:為什么世界文化遺產“駐顏有術”?
記者 謝盼盼
湖山秀美,西湖一直是杭州的“顏值符號”。“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作為中國第一份“文化景觀”類型的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10月24日浙江省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地舉行的中意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好論壇上,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國方介紹了西湖申遺成功十余年來的保護經驗。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于2011年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國第一份作為“文化景觀”類型提交的文化遺產。在當時的《世界遺產名錄》中,“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從一系列“文化圣山”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遺產名錄》中,第一個以文化價值定性的湖泊類景觀。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國方介紹西湖保護經驗。主辦方供圖
孫國方說,西湖的輝煌和光芒,是一代又一代西湖守護者、傳承者不斷努力的結果。“我們矢志把西湖保護、管理、研究、利用、民生的能級提升到可持續發展的新高度。”
在世界遺產領域,制度保障和頂層設計是關鍵因素。
申遺成功的第二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此后,《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規劃》《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西湖十景”、代表性文化史跡保護規劃》《西湖風景名勝區9大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相繼編制實施,為西湖世界遺產保護管理提供了法制和規劃依據。
然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西湖世界遺產面臨著履行申遺承諾、城市發展與建筑管控、游客量管理和監測、遺產地及其環境變化帶來的保護問題、各類規劃到期修編及銜接等風險和挑戰。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適時啟動了新一輪《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規劃(2021-2035)》修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杭州西湖景區。主辦方供圖
為保證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西湖十余年來不遺余力堅決遵循《世界遺產公約》及相關決議,致力于遺產的保護管理。
“尤其是排除萬難圓滿落實了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東樓降層等西湖申遺承諾事項。”孫國方稱,自申遺成功以來,西湖已有近90個項目開展了遺產影響評估,有11個項目未通過專家評審,在遺產保護中起到了較好的關口前移作用。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科技的應用也讓西湖在遺產保護上更睿智。當下,西湖實施“大景區”戰略,實現“一網統管”全面賦能治理現代化。
孫國方舉例,當下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已經建立西湖世界文化遺產實時監測管理系統,集合動態視頻、氣象、防汛抗災、船舶定位、交通等功能于一體,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問題。
目前游客量監測系統,對遺產地26個重點區域的游客量進行實時監測,對超過游客承載量的情況及時預警、實地疏散,確保遺產和人員安全。
湖山秀美,西湖一直是杭州的“顏值符號”,“駐顏有術”也離不開西湖管理者多年來的精心呵護。
孫國方介紹,自2002年西湖綜保工程實施以來,恢復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全面加強建筑高度和風貌管控,最大限度減少人工干預、外源污染,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樣板。
治水方面,在實施環湖截污、引水入湖、湖域西擴等工程外,完成西湖疏浚、引配水、降氮等重大工程。目前,西湖水域面積6.39平方公里,西湖水“一月一換”,沉水植物“水下森林”達到31.7萬平方米,水質常年穩定在Ш類水標準;護林方面,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項監測,完成景區776株古樹名木普查和掛牌。加強森林防火,遺產地山林連續34年未發生火災,牢牢守住自然資源紅線和底線。
孫國方表示,西湖對于杭州來說,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一片湖山。它代表了文化,代表了歷史,更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以潤物無聲的形式惠及民眾。
西湖實行“免費西湖”政策,環湖公園景點和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景區內30家高檔經營場所轉型為“大眾化、可進入、可消費”的文化服務場館和大眾消費場所,真正實現“還湖于民”。
一湖千年,西湖的意義不止于當下,更著眼于未來。
在《世界遺產公約》頒布的“上一個50年”,全世界達成“世界遺產是人類共同的遺產”的共識。在“下一個50年”啟動之初,孫國方期望,西湖愿與更多遺產地攜手開啟新的探索,共同為世界遺產保護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中意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好論壇由國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部指導,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物局、意大利駐華大使館主辦,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承辦。(完)
標簽: 解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