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022年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2023年的產業振興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做好‘土特產’文章”的表述,指向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方向。
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眾多鄉村地區的土特產,雖然質量、口味俱佳,卻限于地理、環境等因素,并不被太多人所了解,也難以獲得理想的市場化效益。
要做好“土特產”文章,就要做好“強鏈補鏈”工作,讓產業鏈更完備、更齊全。在對接市場需求、整合特產資源、做好精準推廣等方面,食品工業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發揮市場優勢,探索助農共富新模式,需要政府、企業和學界共同研討實踐。
7月3日,由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農業大學縣域經濟研究中心成立的“鍋圈鄉村振興研究院”在京舉行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發布了“鍋圈鄉村振興賦能——金麥田計劃”,將著力從人才培養、文旅提升、產業提振和新經濟促就業四個方面做好落實。同時,基于鍋圈前期積累的眾多案例素材和實踐經驗,研究院將致力于探索助農共富新模式,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樣本和路徑。
作為社區餐食零售商,鍋圈食匯一頭連著億萬老百姓餐桌,一頭連著鄉村的田間地頭。近年來,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政策指引,通過一套覆蓋采購、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各環節的特色餐飲美食全鏈路供應體系,盤活了其在國內分布眾多的食材原產地經濟,并有效促進相關產業振興、農民增收及本地化就業。
云南大關縣木桿鎮銀吉村是我國西南地區竹類植物富集區之一,尤以筇竹為甚,也是是鍋圈線下門店在售的筍類產品的原料來源地之一。據了解,全國萬余家鍋圈門店每年消耗筍類原料上萬噸,這些筍類產品由與鍋圈合作的、接近原料產地的3家工廠加工生產,工廠自身能解決當地包括脫貧戶在內的上千人的直接就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鍋圈食匯產品品類的不斷增加,為更多地區土特產進入城市消費者購物籃,提供了高效率連接通道。廣大消費者品嘗到帶有各種風味的鄉村土特產,因美食而帶來口碑,由口碑形成對土特產的更多了解和好感,最終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市場購買力。
由此,各地農戶不僅能讓自家土特產賣個好價錢,進而打響品牌,還能借助平臺所匯集的消費者需求,形成長期而穩定的訂單。農戶則專注于引入先進的農作物種植管理技術和方法,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還可針對消費者反饋,豐富和細化產品種類。調整產品結構,讓土特產擴品提質。
食品企業與鄉村土特產之間,有著天然緊密的聯系紐帶。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提升,“吃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也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在鍋圈食匯打造的火鍋餐飲及預制菜全鏈路供應體系中,從采購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成熟的質量管理標準,確保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同時,鍋圈食匯在部分區域投資興建食材加工廠,不僅提高了加工技術水平,還為青年回鄉創業,提供了廣闊空間,促進了農村人才的流動和鄉村經濟的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鄉村振興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鍋圈食匯的成功經驗也說明,在鄉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食品工業企業大有可為,如果能對鄉村產業振興進行長期而深入的實地研究,推動種植、營銷等各環節的融合互動,加速推進農業向現代服務業延伸,不斷增強產業鏈整合能力,必將做優做強當地特色品牌,讓“小特產”富裕一方鄉親。(作者:畢舸,財經時事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