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庭堅《水調歌頭》鑒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歡迎閱讀分享。如果這8篇文章還不能滿足您的需求,您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黃庭堅《水調歌頭》鑒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相關的文章。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鴯。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注釋: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處代指世外桃源。②拂金徽:指彈琴。
(1)有詩家評“紅露濕人衣”句中“紅露”一詞貼切恰當.請作簡要分析。
(2)下闕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下闕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請任選一句.進行評點賞析。
. (1)一是寫出了花叢中的仙露之晶瑩欲滴;二是間接寫出了桃花叢色彩之美艷奪目。二者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突出了環境之美。
(2)①寫了詞人超脫世俗的人生觀和孤芳自賞、不肯媚世求榮的品格,體現了詞人超逸絕塵、游于物外的審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潔不俗的事物表現他的志行高潔,不與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詞人高潔的人生理想。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傾慕李白的飄逸曠放,感嘆缺少這樣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語言,寫自己的志趣品格:愿為超塵的仙草,不作悅人趨時的妾婦(桃花),也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一一表現詞人徜徉其間的狂態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讓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
【賞析】
這首詞現作者失意的情懷?!艾幉菀缓伪?,春入武陵春”兩句,作者巧用典故,表現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國度的向往。這一比興手法的使用,把作者滿腔的喜愛之情和盤托出。然后用倒敘手法,描寫了武陵溪的美好景致。這里有淙淙的流水,有盛開的桃花,還有那婉轉悅耳的黃鸝鳥的鳴叫,這里的一切都那么可愛,那么令人忘情。然而作者并沒有完全沉醉其中,而是要“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一吐心中浩然之氣,讓它化作七彩虹霓。要在理想國度尋,言外之意是現實生活中不可尋,從而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办罂只ㄉ罾?,紅露濕人衣”兩句,采用比喻和象手法,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厭倦而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下片書寫自己孤芳自賞、不同凡響的思想。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微”等不同凡響的物象來表現高潔的志向,又用“謫仙何處”來表現他在現實中不為人知的苦悶情懷?!拔覟殪`芝仙草”兩句再次表明自己的真意,自己要探索的不是足以值得炫耀的功名利祿而是那舒心怡情的心境,因此也就無需再“長嘯”了。結尾處重回現實表達出獨處無友、惟明月相隨的孤寂心情。
這首詞綜合運用了比興、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現他對污濁現實的不滿和不愿媚世求榮、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
[知識拓展]
水調歌頭·游覽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原文: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瑤草多么碧綠,春天來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無數桃花,花的上面有黃鸝。我想要穿過花叢尋找出路,卻走到了白云的深處,彩虹之巔展現浩氣。只怕花深處,露水濕了衣服。
坐著玉石,靠著玉枕,拿著金徽。被貶謫的仙人在哪里,沒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為了尋找靈芝仙草,不為表面繁華,長嘆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驅逐我回家。
注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⑵瑤草:仙草。漢東方朔《東方大中集 ·與友人書》云:“不可使塵網名鞍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⑶武陵溪:陶淵明《桃花源記》稱晉太元中武陵郡漁人入桃花源,所見洞中居民,生活恬靜而安逸,儼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凈、遠離塵囂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當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詩詞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⑷枝:一作“花”。
⑸“我欲”三句:元李治《敬齋古今紅》卷八:“東坡《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云:‘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蛻。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w效坡語也?!?/p>
⑹“紅露”句:化用唐代王維《山中》“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詩句。
⑺倚:依。一作“欹”。
⑻金徽:金飾的琴徽,用來定琴聲高下之節。這里指琴。
⑼謫仙:謫居人間的仙人。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p>
⑽螺杯:用白色螺殼雕制而成的酒杯。
⑾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靈芝有駐顏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稱仙草。
⑿“醉舞”二句: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p>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黃庭堅《清明》閱讀答案及翻譯
2.黃庭堅《南鄉子·諸將說封侯》閱讀答案
3.瑞鶴仙·環滁皆山也 黃庭堅
4.登快閣賞析 黃庭堅
5.黃庭堅詩歌《訴衷情》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6.黃庭堅的詞《水調歌頭·落日塞垣路》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7.黃庭堅的詞《念奴嬌·斷虹霽雨》
8.黃庭堅詩歌《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9.清明鑒賞 黃庭堅
10.黃庭堅的創作主張
《水調歌頭》,完成后面的練習。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1.給下列幾句劃分節奏:
明月見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閾,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也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2.本詞中表達詞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4.謝莊的《月賦》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詩句,與本詞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盡相同,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明月 幾時 有?把酒 問 青天。
不知 天上 宮闕,今夕 是 何年。
我欲乘風 歸去,又恐 瓊樓 玉宇,高處 不勝寒。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無我之境”客觀描繪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觀表達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
無名氏①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②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③雪浪,凈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④!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注釋:①一說作者是宋朝南渡詞人張元干。 ②銀艾,銀是銀印,艾是拴印的綬帶,因為用艾草染成綠色,所以叫艾。 ③三江:流入太湖的吳淞江、婁江、東江。 ④挽天河,出自杜甫《洗兵馬》最后兩句: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8.詞的開篇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 ,寫往日太湖之游那么輕松愉快的,目的是什么?請結合上片簡要分析。(5分)
9. 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 運用了什么典故?請簡要闡述 起悲歌 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參考答案
8.①與 如今重到 , 愁與水云多 構成對比,②奠定全詞慷慨悲壯的基調,為后面寫愁緒作鋪墊。(答對得2分)③再引出愁之所以深廣的原因:為昔日曾想抽長劍斬胡虜今日卻大志不展而嘆息,為既知今日何不當時就絕意官場歸隱故鄉山水不與茍安的君臣為伍而感傷。(3分) 9.化用晉人張季鷹因秋風思故鄉吳江的鱸魚膾、莼菜羹的典故,暗寓江南很美,有鱸魚與美酒相送自己的歸隱生活,但是詩人卻又不愿也不忍歸隱因而寫出這首悲憤的詩歌。(能答出用了何典得1分,答出 膾新鱸,斟美酒 表歸隱之志的得1分,能解釋出 起悲歌 ,是不愿不忍的悲憤,得1分)
原因:詞人面對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收復中原的現實,報國無門而憤然欲棄 匣中長劍 換取歸隱丘壑,以扁舟一葉相送漁樵江渚的日子,但又畢竟心懷報國之志,心存 凈洗胡塵千里 收復中原失地之心,所以又不禁發出了慷慨悲壯的憤激之聲。(3分,一定要結合詞本答題,答出詞人矛盾的情感。)
這首詞慷慨悲涼,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聲,因而受到重視。
此詞系題于吳江橋上,因而全篇緊緊圍繞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 ,這的 幾 有說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與平生 短棹 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寫得那么輕松愉快,為下文抒寫愁緒作了鋪墊。 如今重到,何事愁與水云多 ,陡然轉到當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樣多呢?作者并不馬上解釋,接下去的詞句卻是感情的連續抒發。以劍換舟,暗示報國無門,只好終老江湖。但是這三句用 擬 字領起,分明說只是打算。 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銀是銀印,艾是拴印的綬帶,丘壑指隱士們住的地方。這兩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說自己無意作官,后說歸隱不能。
下片用三個三字句起頭: 新鱸,斟美酒,起悲歌 ,音節疾促,勢如奔馬,作者的感情從中噴涌而出。通膾,把魚肉切細。從內容著眼, 新鱸 、美酒 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 起悲歌 ,此所謂以美襯悲、愈轉愈深者也。 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 ,這里開始回答 何事愁與水云多 ,也呼應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 。全句意謂自己生長在太平盛事,萬萬沒有想到今天飽嘗了兵戈三苦。
欲瀉三紅雪浪,凈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 ,這三句用 欲 字領起,也分明說只是有此打算。正因為有了這一打算,上片中所說的以劍換舟的打算才未實現,丘壑之隱也才蹉跎。那么這一打算能否實現呢?
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霄漢這里暗指朝廷。作者滿懷報國志向,可是面對朝廷只能使濃愁變成傷心的清淚,因為統治者并不允許人民通過戰斗收復失地,作者的一切設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協投降而變成了泡影。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 過岳陽樓作①
張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徒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②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厥捉杏菟?,杜若③滿芳洲。
詞人簡介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省和縣)人,生于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父親張祁,任直秘閣、淮南轉運判官。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紹興二十四年(1154)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為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于上書為岳飛辯冤,為當時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并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是年夏于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歲。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傳世?!度卧~》輯錄其223首詞
【注】①此詞作于作者請祠侍親獲準后,乘舟沿江東歸途中。②累:無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種芳草。
1.上闋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2.下闋抒發了吊古傷今的情懷,試結合全詞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1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靄云霧,四周縈繞;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夜幕降臨,一彎殘月高掛天際。
2.作者憑吊屈原,感其身處濁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發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懷才見棄的幽怨情思,表達了對清明政治的期盼。
黃庭堅《水調歌頭》賞析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原籍金華(今屬浙江),祖上遷家分寧(今江西修水),遂為分寧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授葉縣尉。熙寧五年(1072)為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元豐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為秘書郎。元v元年(1086)為《神宗實錄》檢討官,編修《神宗實錄》,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時張耒、秦觀、晁補之俱京師,與庭堅同游蘇軾之門,有“蘇門四學士”之稱。《神宗實錄》成,擢為起居舍人。哲宗親政,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被貶涪州(今四川涪陵)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紹圣四年(1097)移戎州(今四川宜賓)。崇寧元年(1102),內遷知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到任九天,即被罷免,主管洪州玉隆觀。次年復被除名編管宜州(今廣西宜山)。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私謚文節先生。《宋史》有傳。尤長于詩,世號“蘇黃”。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藝術上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工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編》三卷。《全宋詞》收錄其詞一百九十馀首。《全宋詞補輯》又從《詩淵》輯得二首。
●水調歌頭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o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遂人歸。
詞作鑒賞
此詞為春行紀游之作,大約寫于作者貶謫時期。
全詞情景交融,反映了詞人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和孤芳自賞、不肯媚世以求榮的品格,體現了詞人超軼絕塵、游于物外的審美理想。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象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對現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o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爸喯珊翁帲繜o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今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跋刹荨奔撮_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被ㄈ菝榔G,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伴L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道骨的風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詐機心的現實社會抗爭,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
三月-鑒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
三月
韓偓
辛夷①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②,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注】 ①辛夷:一種香草。②蹋青與寒食是古代的節日,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說前兩天)。
(1)“四時最好是三月”,請簡要分析詩中是怎樣描寫三月的。
(2)請指出本詩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并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它。
答案
(1)詩的前兩句從兩方面選擇具有特色的事物對三月進行了描寫。第一句從景物的角度寫,辛夷剛凋謝,桃花又接著開放了,寫出了三月百花盛開的美好景象;第二句從節日的角度寫,踏青的快樂還在心頭,寒食節又來了,寒食節之后緊接著又是清明節,節日一個接一個。所以說一年四季最好的是三月。
(2)本詩的主旨句是第四句。詩人采用比喻和鋪墊的手法來表現詩的`主旨。詩人將少年和美好的三月作比,前三句把三月的美好寫到極致,為第四句感嘆美好的少年時光一去不回作鋪墊,給讀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沖擊著讀者的心靈。
賞析
韓偓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早年聰愨過人,中年進入仕途,希望報國,然而仕途一路坎坷,多次科舉不成,致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好景不長,很快他就因為不愿阿附權貴而被奸臣放逐異鄉。晚年他獨自漂泊他鄉,卻心系故國,終身不食梁祿,耿耿孤忠,令人感佩。韓偓早年的詩作感情真摯,細膩深婉而又往往詞采華美,綺麗濃艷,而后期因為生存環境的改變以及對朝代變遷的嘆息,詩作的多寫羈旅之愁,家國之悲,而且情感凝重,沉郁頓挫。
從《三月》的感情積淀來看,應該是韓惺在晚年漂泊到福建時寫的。辛夷花是一月開花的,它才剛剛謝了,桃花卻早早的開了。笫一句就說明寫詩時是早春時節,這樣的時節是充滿生氣的,綠地草漲鶯飛,萬物漸欣漸榮。在這樣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過的了,在南方,寒食時節,總是細雨飄飄,滋潤著千樹力‘花,也帶給人清新舒服的感覺。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時最好是三月”,正好說明“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個人的少年時期,一個精力充沛,活力無限的時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樣,晃一晃就過去了。時間總是這樣,在你的指縫隙間流失,而你卻全然
不知。韓偓在這里就借用短暫的三月來感嘆少年時期的一去不復返,讓人不禁的感傷了起來?!皡菄剡b江接?!?,吳國即吳地,地理位罝差不多是現在的江蘇,上海,浙江一帶,都是長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長江經過吳地最后流入浩翰的東海,故詩人說“江接?!?。漢陵是漢朝天子陵墓,“漢陵魂斷草連天”,漢朝天子建立的輝煌大業早已成為歷史,今也只剩陵墓斷碑伴著雜草叢生?!靶鲁钆f恨真無奈”,新增添的憂煩苦悶和舊有的遺憾悔恨,讓詩人也無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甕底,還以做什么來扭轉故國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詩由春天短暫的三月寫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著家國滅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讓人無奈,少年的大好光陰逝去讓人無奈,國家變遷更讓人無奈。這首詩傾注著詩人對國家的眷戀,環境的變化往往會讓詩人的詩作風格有著質的改變,和李煜一樣,社會動蕩、王室顛覆給予韓偓詩歌創作以重大影響。他的詩常有以不寫而寫來傳達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無傷而讓人感傷;一句“新愁舊恨真無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浣溪沙
晏幾道(北宋)
唱得紅梅①字字香,柳枝桃葉②盡深藏。遏云③聲里送離觴。
才聽便拚④衣袖濕,欲歌先倚黛眉長。曲終敲損燕釵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類,多述離情。②“柳枝”,指樂府《楊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葉”,晉朝王獻之愛妾之名,臨江相別時王獻之作《桃葉歌》。③《列子湯問》載,秦青唱歌送薛譚,“聲振林木,響遏行云”。④“拚”(pàn),甘愿、不顧惜。
(1)詞的上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修辭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2)一般的送別詩詞,常借離別之景,抒離別之情。而同為送別詞,此詞的寫法卻很新巧,請就這一點,分別結合上下片的內容作簡要賞析。(4分)
(1).修辭手法有:通感、對比、夸張、雙關。
①通感“紅”添色彩,讓讀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紅梅熱烈綻放、鮮麗詩意的畫面;“香”添味道,以紅梅之香寫其樂聲,生動別致地表現出其歌聲甜美動人。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使描繪的"樂曲更富藝術魅力。
②對比其他歌女所唱的《桃葉歌》《楊柳枝》與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進行對比,更顯出這位歌女歌聲不同凡響,情感真摯美麗,與后面的“遏聲云里”相呼應,銜接緊密自然。
③夸張描繪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顯出這位歌女歌聲高亢動人,離別之情熱烈深沉。
④雙關“柳枝”、“桃葉”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語意雙關,表達離情、歌聲更加含蓄有味,同時,也巧妙地進行了對比,使表意變得豐富起來。
(2).
(1)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托出悲離傷別的感傷,虛實相生,別有韻味。(2分)
(2)下片,用獨特的細節來表現離情別緒。如歌女欲歌之時,作者沒有描述傷感之語,而是描繪修長眉黛,間接顯現出歌女離別時的脈脈深情;結尾句行人聽歌以玉釵按拍擊節,曲終釵斷,“分釵”暗示“分離”,表達出離人凄絕之情,余味不盡。(2分)
作品鑒賞
此為送別詞。作者詞中運用新巧的藝術構思和奇特的藝術手法,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烘托出悲離傷別的命意,虛實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達意。上片寫女方為送別而唱梅花曲詞。起首一句,著一“香”字,極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飽含感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紅梅之香比喻樂聲,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這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字字皆香,聲聲俱美,可想見歌女此時情愫。次句“柳枝桃葉盡深藏”,反襯補足首句?!傲Α?,指《楊柳枝》曲。古橫吹曲有《折楊柳》。后世翻此曲者,亦多寫離別行旅之情。柳枝、桃葉,語意雙關。亦人名,亦歌名,又與首句“紅梅”字面相應?!氨M深藏”,是說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遠不及這位姑娘和她的“紅梅”曲。“遏云聲里送離觴”,于上片歇拍處小結?!岸粼啤?,謂歌者聲調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為之而停止。“送離觴”三字,點出歌筵送別。過片二句,承“送離觴”從男女雙方來寫:男方才聽便拚衣袖濕,感情簡直無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長,盡量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人知道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讓淚水流下來吧?!耙小?,有依靠、憑仗之意。女子巧畫長眉,宜顰宜笑,若是畫作“遠山眉”時,就更勾起人的離愁別恨了。“才聽”二句,寫出行人與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聲感染。結句敲損燕釵梁,暗用《世說新語豪爽》所載王仲處詠歌時以鐵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之典故,一方面說明男方對女方所唱激賞,兩人感情達到了共鳴,另一方面釵梁斷則暗示訣別,通過這一典型動作表達凄絕的感情。
水調歌頭黃庭堅賞析-水調歌頭游覽黃庭堅
水調歌頭游覽黃庭堅,全詞寫春游的感受,接著抒發了詞人對生活的理想。本文由unjs.com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水調歌頭?游覽
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字詞解釋:
瑤草:仙草。
武陵溪:典出陶淵明《桃花源記》,此指美好的世外桃源。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詩詞中又常和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傳說混雜在一起。
欹玉枕、拂金徽:欹,依。金徽,即琴徽,用來定琴聲高下之節。
謫仙:指李白。
白螺杯:用白色螺殼制成的酒杯。
作品賞析:
此詞為春行紀游之作,詞人采用幻想的鏡頭,描寫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表現了他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的不滿以及不愿媚世求榮、與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據此看來,此詞大約寫于詞人被貶謫時期。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對現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o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爸喯珊翁??無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在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時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開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被ㄈ菝榔G,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伴L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道骨的風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詐機心的現實社會抗爭,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舉進士。歷著作佐郎、秘書丞。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兆诹?,召知太平州,九日而罷,復除名,編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聞命而卒。早年以詩文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著有《豫章集》《山谷集》。
相關閱讀:
《水調歌頭》,著名詞牌名之一,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等。上下闋,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押仄韻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以上這篇水調歌頭游覽黃庭堅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詩句大全 !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unjs.com!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
★ 水調歌頭原文以及譯文 黃庭堅
★ 水調歌頭·游泳鑒賞
★ 水調歌頭?中秋鑒賞
★ 水調歌頭賞析
★ 水調歌頭中秋閱讀答案及賞析
★ 《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原文賞析 黃庭堅
★ 辛棄疾《水調歌頭》詩歌鑒賞
★ 《水調歌頭追和》的閱讀答案及賞析
★ 黃庭堅書法賞析
★ 試題答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