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兩個字,傳很重要,沒有傳播和傳承,統就沒有了。
流行兩個字,流很復雜,向哪流怎么流,奠定了行的道路。
【資料圖】
今年五月,Netflix上線了一部青春愛情喜劇《XO, Kitty》(中文譯名:《愛你的基蒂》)。和女主角的面孔一樣,整部劇集都散發出強烈的混血氣質。全劇使用了大量韓裔和其他亞裔的演員,所以即便對白以英語為主,還是營造出了一個可信度較高的、韓國高級國際學校的樣貌。在對演員的挑選上,一眾俊男美女都是符合當前亞洲審美的,并沒有以往西方世界刻板印象的影子,而“k-pop”和“韓劇”的元素在劇中反復提及時,也都呈現著浪漫、美好、成功的積極印象。這種表面的合襯當然是Netflix“國際合拍+本地原創”策略的成效,但距離內在的水土貼服,似乎還有一些距離。簡單來說,《XO, Kitty》還是一個骨子里的西方青春故事,一切的激進戀愛觀念、外化的情感表達方式,都不適配于東亞文化的含蓄,更何況季末結局里“男主失格、女主換宮、男二扶正”這種典型的美劇矛盾節奏,對于東方言情受眾來說,每一條都足以棄劇。就好像《圖蘭朵》即便換上全華班底演出,也能感受到,它終究是一個西方人臆想的“中國傳奇”。
所以這部美韓混血的青春劇值得關注的點是什么呢?第一,它的播出熱度還可以。第二,它有一整集的重頭戲,描寫了中秋節。
《XO, Kitty》在韓國播出反響不算熱烈,卻在美國短暫登頂。這說明,“東方皮西方骨”的形式,我們未必買賬,但別人喜聞樂見。這個劇集用低共情門檻、高異域風情的方法給西方年輕人講故事。故事里,他們看到韓國很漂亮,韓國的年輕人很時髦、很開放,以及“韓國有個重要的節日叫中秋節”,姑娘們會穿上漂亮的傳統服飾,跳一種“扇子舞”。
這里我們并不是做惡意地揣測,畢竟劇集里未有扭曲歷史的觀點輸出,只是輕松活潑地展示“中秋節是韓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但我們無法估量,觀看這部劇的西方青少年,會在心里構建一個什么樣的聯系。
幾乎差不多的時間,《西游ABC》在Disney+播出。相對于前者,這部劇集對中國觀眾來說要重磅得多。新出爐的奧斯卡影后楊紫瓊領銜幾乎半個《瞬息全宇宙》劇組加盟,何況還有一代男神吳彥祖,陣容可謂豪華。然而因為劇情涉及《西游記》元素,在我們這里逃不掉一頂“魔改”的帽子。所以國內國外對這部劇集的評分,也是兩極分化。
是的,觀音菩薩穿松糕鞋、說英語、吃自助餐,夜店風格的天宮里,蟠桃大會上演一場鶯歌燕舞的頒獎典禮……這足以惹很多人義憤填膺。但我們是否也要聽聽,最后一集關鍵的轉折點,一位配角的臺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虎蓮傳說》不是唯一一本改編自《西游記》的漫畫?!睹半U五杰》《洛克人》《七龍珠》《最游記》……都有《西游記》的影子。這可是一部美劇,通過例舉了數枚重磅二次元IP的方式,在為中國的古典名著的影響力正名發聲。
發聲是一種傳頌,西行的師徒們在傳頌中化為千百種樣貌,有金發的賽亞人赴湯蹈火拯救地球,有紫霞仙子淚落城頭、行者歸真因義斷情。到底什么是本源呢,戲曲舞臺上傳承下來火眼金睛的唱念做打,還是小說里塵埃落定的白紙黑字?又可曾記得,最早的傳頌里,是一位叫陳祎的和尚西行求法,其中或許有八十一難,卻絕對沒有七十二變。悟空七十二變,變的是精彩,玄奘八十一難,難的是堅守。我們再也不會知道,如果不是吳承恩把七十二變寫得妙趣橫生,如何讓八十一難的偉大流傳至今。
一位埃及博主,面對黑人版克里奧佩特拉的紀錄片憂心忡忡。該紀錄片播出后,輿論一面倒的差評和抵制,所以這位博主怕的不是當代人的誤會,而是怕未來一代只看到了這部紀錄片,或者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紀錄片。她說:畢竟在自己親自來到中國之前,如果有人談起秦始皇,她只會想到《木乃伊3》里的李連杰。
這或許就是傳統文化傳承的復雜之處,往往需要妥協、要迂回、要循序漸進。畢竟陌生人沒有義務去主動了解你,你需要先讓他看見你,才能聽你說。例如COSMO六月刊的封面人物劉亦菲,作為第一個華人迪士尼公主,你可以不認可她的真人版《花木蘭》,但不能否認宣傳活動中,她在《今夜娛樂》上那一段舞劍,簡直帥呆了。你可以覺得這部電影里的劉亦菲不是她最好的樣子,但這一輪曝光的機會下,她為中國姑娘掙足了臉面。
當然,我們不能寄希望于《XO, Kitty》第二季再過中秋節的時候,有個角色突然沖到特寫前高喊:這個節日起源于中國哦。也很難奢求楊紫瓊下一次獲獎感言里會植入:關注中國古典文化,請讀原版名著。更不能等著迪士尼持續不斷地制造“中國公主”“中國王子”,讓演員們去訪談節目里展示書法、彈奏古琴。傳頌更需要我們主動地發聲。
在這方面,時尚領域可謂是前沿的戰場。頭上戴的帽子,手上挎的包,頸間繞的鏈子,腳蹬的鞋,別說一季的流行里,有主題、有致敬,如果你細品一件高端時尚單品,會發現每一處圖案,每一條飾紋里都藏著歷史,甚至一個針腳、一行走線里都縫上了傳統。所以每一次T臺,每一張雜志封面,其實都是一場硝煙暗涌的文化宣傳戰。
前不久的戛納,一位女明星身穿國內設計師的禮服,在網上掀起一輪爭議。大抵是說這件衣服不好看,所有的精彩都屬于重工縫制的繡娘,而不是款式的設計。這些年前赴后繼走上國際紅毯的名人,總是在國內飽受爭議,嘲笑他們是沒有作品的“毯星”,身上的中國元素是為了“吸睛”。其實,一個易于接受的形式叫美,一份內核價值的篤定叫真,一種想要分享和延續的心思是善。只要沒有偏離基礎的真善美,我們又何妨對這些“傳播聲音”的人,多一點寬容,給一些鼓勵。
這里請允許我們再一次推薦COSMO的“時尚守藝人”項目。其實兩年前,這個欄目剛創立時還叫《時尚逆潮流》,因為采訪對象是一批傳承老手藝、講述老故事的年輕人,看似在燈紅酒綠的現代社會逆流而行。兩年來我們接觸了近三十種古老的傳統技藝,隨著與這些年輕人的貼近,我們恍然大悟,“守藝人”們既沒有逆行,也不是歸隱,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就是潮流!
我們相信,比起高高供于廟堂,不斷被使用,才是這些技藝最好的延續煥新之路。真正的守護,不是把這些瑰寶鎖進博物館,存在保險箱,而是讓更多人聽見、看到、甚至觸摸到,用起來?!皶r尚守藝人”COSMO一定會堅持做下去,第一步,把這些古老的手藝用時尚的方式打開,推薦給年輕人;第二步,年輕人為我們精深的文化而自豪,大聲告訴全世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