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深受人們喜愛,前不久結束的“五一”假期,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吸引了26.4萬人次打卡,大熊貓“花花”的圈舍前人山人海,為見“花花”一面,不少游客清晨6點就去排隊。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記者探訪全國多地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物園看到,大熊貓生活豐富多彩。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照護圈養大熊貓、保護野生大熊貓,不斷取得成效。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各地對大熊貓的科普宣傳不斷深入,人們在更多了解大熊貓的基礎上,更好愛護著這些可愛的“國寶”們。
(資料圖片)
大熊貓生活日常
5月的清晨,廣西南寧市氣溫已接近30攝氏度。走進南寧市動物園大熊貓館,大熊貓龍鳳胎“績美”“績蘭”在各自的“空調大居室”里享用美味早餐。哥哥“績美”挺直腰背坐在石頭上,一口接一口快節奏啃食;妹妹“績蘭”在木制滑梯頂上半躺著,抱著竹子,慢慢悠悠咀嚼。
南寧市動物園大熊貓館館長鄧加獎說,兩只大熊貓2019年“落戶”南寧,動物園專門為它們建造的大熊貓館總面積8360.42平方米,包括室外活動場、室內飼養間、沉浸式智慧體驗室和科普工作室等。
在秦嶺北麓、西安市郊的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目前全球唯一人工圈養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在圈舍戶外活動區的小山坡上正盡情玩耍。它利用地上的積水自制了一個“泥巴滑梯”,靈活地爬上又滑下,泥巴沾上它棕白相間的毛發。
棕色大熊貓是秦嶺大熊貓家族中的特殊成員?!奥L歲月里,生活在秦嶺的大熊貓與其他地區的大熊貓‘未曾謀面’,基因交流中斷,形成了獨特的秦嶺亞種,與四川亞種存在明顯差異。從外形上看,四川亞種頭大嘴尖,長得像熊,秦嶺亞種頭圓嘴短,長得像貓。”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金學林介紹。
大熊貓為我國特有野生動物。據權威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大熊貓約2600只,其中野外約1900只,圈養近700只。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等不斷推進,受保護的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大幅增長,其連通性和完整性進一步提高;圈養大熊貓種群繁育攻關,促進圈養繁殖大熊貓數量和質量實現較快發展。
養、護大熊貓各地有妙招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飼養員、51歲的譚金淘被熊貓“粉絲”親切地稱為“譚爺爺”。由于“花花”個子矮,后肢力量差,因此在“花花”吃飯上,他很是花費了心思:拿一根長長的竹竿,在另一頭吊上蘋果或窩頭,像釣魚一樣“釣熊貓”,讓它站立起來摘取食物。這既能控制進食量,也能幫助它鍛煉后肢??紤]到“花花”咬合力較差,譚金淘還細心地把食物切成小塊。
如何度過每年持續時間較長的高溫天氣,是大熊貓在南寧生活的一大考驗。為了確?!翱兠?”“績蘭”免受熱浪侵襲,除了在室內活動區域安裝中央空調外,園方還增加了6臺掛式空調備用?!拔覀冞€會給它們放冰塊,幫助降溫和豐容,它們都喜歡趴在冰塊上吃東西。”鄧加獎說。
除了對圈養大熊貓悉心照護,各地還采取措施保護和擴大野生大熊貓種群。
2022年6月底,雌性大熊貓“博斯”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訓圈內,順利誕下2022年全球首對大熊貓雙胞胎,其中一只已被納入最新一輪野化培訓計劃。
圈養大熊貓野化放歸是該中心首創的關鍵技術,分為培訓、放歸、監測等三個階段;開展近20年,現已建立起完善的大熊貓野化培訓技術體系和放歸監測技術體系。
“108國道秦嶺大熊貓廊道項目自2005年啟動至今已18年。我們非常幸運地取得了一些進展,2020年、2022年以及今年3月,紅外相機在廊道的核心區域都拍到了大熊貓活動的影像?!笔澜缱匀换饡╓WF)西部區域項目經理何天虎說,監測數據說明,經過18年的恢復工作,廊道已具備初步連通效果,這對兩側的大熊貓種群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和恢復,加強科技攻關和人才培養,促進大熊貓野生種群復壯,不斷提升大熊貓保護管理水平。2021年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總區劃面積2.2萬平方公里,進一步增強了大熊貓棲息地的連通性和完整性,為大熊貓生存繁衍提供更好的棲息地生境。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需不斷加強大熊貓棲息地的完整保護、提升其連通性,加強大熊貓圈養種群的疾病防控和遺傳多樣性保護,加大圈養種群野化放歸,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數字化智能化監測管理水平,提升科學保護能力。
了解大熊貓才能更好地愛它
桌上盤子里有一塊黃綠色紡錘狀物體,孩子們圍著課桌七嘴八舌地討論。科普老師周楊戴著手套,用鑷子將這團“紡錘”輕輕撥開,淡淡的竹子味兒散開。
這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開展的大熊貓科普教育課堂上的一幕。周楊說:“大熊貓的糞便我們稱作‘青團’,‘青團’的顏色和氣味能告訴我們這只大熊貓今天吃了什么、身體健康狀況等。根據大熊貓糞便還能夠統計出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對我們了解大熊貓棲息地環境和保護生態具有重要作用。”
隔著玻璃,資深“熊貓粉”、南寧市民覃栩把鏡頭對準了正在玩滑梯的“績蘭”。覃栩告訴記者,他一有空就過來蹲守拍攝,經常一蹲就是一天。他將拍攝到的畫面分享到社交媒體上,收獲了不少點贊,也在視頻中積極科普大熊貓知識,呼吁游客文明觀看大熊貓?!扒f不要為了拍到所謂有趣的鏡頭,故意刺激或驚擾它們。”覃栩說。
因為喜愛大熊貓,人們關注它的一舉一動,關心它的冷暖,關切它的全部。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愛它。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研發了30套大熊貓科普教育規范化課程;利用3個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基地開展科普研學等項目,通過打掃圈舍、制作大熊貓食用“窩窩頭”等方式,讓公眾以直接的方式接受大熊貓科普教育;以24小時直播方式向全球網友展示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未來我們還將不斷創新,把這些信息以更加通俗易懂、便捷有效的方式進行普及,讓青少年和眾多喜愛大熊貓的人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真正、深入了解大熊貓,更好地保護它、愛它,助推大熊貓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記者余里、付瑞霞、黃凱瑩、嚴賦憬、陳露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