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創遺”社會實踐團 黃荷淼 攝
中新網杭州4月21日電(童笑雨 張若嫻 張凱)“我不是專業的主播,只能一遍遍去詳細介紹這個漂亮的非遺竹編包包?!辩R頭前熱情推銷的是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兩位學生,他們正在介紹自己團隊與非遺大師合作設計的“竹夢令”系列竹編包。不少網友刷屏留言,“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帶貨多多益善”。
(資料圖)
據了解,浙江理工大學“創遺”社會實踐團多次前往浙江湖州安吉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走訪了黃厚喜御扇堂、祝和春竹編工作室、張國斌扇藝工作室、余杭紙傘之家、瓶窯風箏彩燈以及西湖綢傘等國家級和省市級非遺工作室。
4月中旬,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浙江理工大學“創遺”社會實踐團再次出發,在調研祝和春創藝竹編工作室時,團隊成員對竹編包十分感興趣,他們認為竹編包和團隊設計庫中的杭州織錦可以做一個有機結合。
經過與浙江安吉立體竹編技藝第五代傳人祝和春的交流與合作,這幾天,“創遺”社會實踐團設計的非遺竹編織錦“竹夢令”系列包包上線。“竹夢令”即“逐夢、筑夢、助夢”,夢也表示夢幻絢麗的織錦,也代表團隊對非遺文化的夢之旅。
“在調查研究中,我們切實體會到了非遺傳承的痛點、難點。”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陳歡說,手工制作工藝的復雜性和難度,使許多手工藝品的樣式和形態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同時,一些手工藝品的設計與樣式過于保守,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
收到不少非遺傳承人的訴求后,“創遺”社會實踐團依靠自身的設計團隊,與多家非遺工作室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簽訂了初步合作意向書。
非遺的傳承和傳播都需要新的方式。該校帶隊老師黃荷淼說:“這個意向書就是想通過非遺傳承人的傳統技藝和現代年輕人創新思維的碰撞,實實在在地解決非遺傳承人面臨的傳承人才短缺、市場需求萎縮、品牌推廣不足等問題。”
據了解,為更好滿足非遺傳承人的訴求,號召年輕人再創非遺,該團隊還在研發、試運行名為“創遺”的小程序。
浙江理工大學“創遺”社會實踐團 黃荷淼 攝
在調研期間,浙江理工大學的學生更是化身模特在當地上演了一場多元非遺元素的走秀。撐著油紙傘、手提“竹夢令”,浙江理工大學青年學子展示著年輕群體與傳統非遺的完美邂逅。同時,團隊還開設了創遺集市,設立了五個非遺體驗攤位,向當地居民展示余杭油紙傘、古法香囊、立體竹編、竹扇和絨花等非遺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接下來,“創遺”團隊將繼續開展調研工作,不斷更新迭代創遺設計庫,挖掘更多“非遺+”合作,并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這次我們的同學通過直播,讓非遺文化又火了一把。未來我們也將會同時開展更多的線下活動,提升民眾參與度,希望以此帶動非遺資源聚集地的產業發展、居民增收,讓非遺年輕化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呂品說。(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