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4月12日電 題:劃獨木舟橫渡大西洋的四川探險家:生活隨時是探險
作者 王利文
【資料圖】
記者近日在成都見到劉勇時,這位劃獨木舟橫渡大西洋的四川探險家身體狀態已基本恢復,開始逐步恢復騎行和攀巖訓練。他全身皮膚黝黑,唯獨眼周膚色較白。劉勇笑言,臉上像“熊貓眼”的墨鏡痕,是大西洋兩個月的陽光留給自己的禮物。
2023年1月30日,劉勇與5位法國同伴組隊從大西洋東岸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耶羅島出發,駕一艘獨木舟開啟無動力劃槳橫渡大西洋的探險。歷時近2個月、人力劃槳近5300公里……劉勇一行于當地時間3月25日抵達大西洋西岸加勒比海地區的瓜德羅普,成功完成此次探險。
53歲的劉勇曾是中國最活躍的登山者之一,是國際攀登界享有盛譽的“金冰鎬獎”首位華人評委。“過去30年,我沒有哪一天停過訓練,每天都在為探險做準備,隨時都可以背上包出發?!币虼?,劉勇選擇挑戰自我,橫渡大西洋。
此次探險中,劉勇和同伴分成2組,擠在只能躬身的小船中,保持24小時不間斷劃船。但逆風一來,獨木舟可能被推回很遠,數小時的努力“打水漂”。
每天,劉勇一行都面臨著不同的困難。暈船近28天才逐漸緩解,開水燙傷的水泡長時間被海水浸泡,遭遇大風、靜風甚至逆風天氣,傾盆大雨使獨木舟原地打轉,自動導航儀和通信設備故障……劉勇對一個漆黑的夜晚記憶猶新:剛取掉安全繩準備換班的他,被不知哪個方向來的巨浪打飛,緊拽安全繩才得以脫險。
“這是一張單程船票,一旦出發,除了上岸別無選擇。”劉勇介紹,跨洋劃船看似難度不高,卻是全世界參與人數最少的極限運動之一。因為它既不借助動力系統,也不借風揚帆,僅僅憑借人力劃槳抵達目的地。參與者要具備體能、耐力和技巧,同時更需要勇氣和意志力。
過程雖然艱辛,劉勇卻把獨木舟視為“有趣的社會學場景實驗室”。作為四川旅游學院山地旅游研究院教授,劉勇將此次探險當成一次參與式實驗。劃船時,他仔細觀察同伴間的交流碰撞;休息時打開錄音筆,口述記錄觀察發現和每日行程。此行,他存下了近100GB(吉字節)的影像資料和10多萬字的探險日志等資料,用做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
“我正在整理這些數據和資料,想把這次探險經歷和相關學術成果分享給世界?!眲⒂掠媱澩瞥觥按笪餮笕沼洝薄⑷祟悓W和社會學專著及論文、探險紀錄片等。
談及下一次探險計劃,劉勇坦言,生活對自己而言隨時都是探險,如果哪個探險機會偶然來到眼前,他會背上包再次出發。(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