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3月28日電 題:300萬袋“致富菇”背后的“喜和盼”
新華社記者金地、王松、石楓
在黑龍江省海林市模范村,盡管還沒到猴頭菇菌袋進棚的時候,但村里悅來頤和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依然忙個不停:600多個大棚都要仔細檢查,有破損的地方及時修補,為天氣轉暖后的菌袋進棚做好準備;產品加工生產線上,分選、加工、包裝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最新研發的猴頭菇罐頭產品需要新的加工設備,這兩天工人正在加緊安裝,只等4月上旬投入使用……
(資料圖片)
記者近日來到模范村,見到合作社理事長謝建偉?!翱礈蔬@兩年預制菜興起的趨勢,今年春節過后我們就開始研發罐頭產品,等生產線組裝好,一天的產量能達2000罐?!敝x建偉說,合作社一開始做“原字號”產品,只賣鮮貨和干貨,利潤比較低,如今產業鏈越延越長,產品附加值也越來越高,今年還要瞄準市場需求,推出更多深加工產品。
模范村是遠近聞名的“蘑菇村”。村黨總支書記謝國強介紹,村里種菇的人不少,但過去都是“單打獨斗”,效益上不去。近年來,村里先后成立兩家專業合作社,集中力量發展猴頭菇產業。“最開始我們合作社只有8個人、10個大棚,后來看到產業發展好,加入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已有135名社員、600多個大棚,年產猴頭菇300萬袋,產值超過2000萬元?!敝x建偉說。
小作物帶來大產業,也為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可喜變化。提起現在和過去的不同,村民欒妮妮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有奔頭”。她不僅在合作社入股,還負責做菌袋、大棚管護、深加工產品包裝等工作,一年有六七萬元的收入。
“以前自己種猴頭菇,一到下雨就怕把菇淋著,太陽大又怕棚里溫度太高,最怕的是遇上自然災害和行情不好?!睓枘菽菡f,“現在從農民變成股東,每年有分紅,還可以在合作社務工,收入有保障,可以一心扎在種菇上?!?/p>
猴頭菇種植的一個關鍵技術點在于菌袋的制作,稍有差池就會出現雜菌。在合作社的養菌室,記者看到了已經制作好的300萬個菌袋。再過大約1個月,大棚里就將擺上一個個菌袋。到那時,社員們會更加忙碌,要每日巡查大棚,及時調整溫度、濕度和通風情況。
今年66歲的村民孟繁榮,如今分包負責合作社30個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說起對未來的期盼,他說:“自己管的大棚里猴頭菇長得好、產量高,合作社年終核算時給的費用就多?,F在就想把大棚管好,將來還想看看能不能再多分包一些?!?/p>
對于合作社的發展,謝建偉則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大棚里溫度、濕度的調節,主要由社員靠經驗判斷?!皩砦覀兿虢ㄖ悄芑底只拇笈?,各項數據都能精準調節,這樣種出來的猴頭菇質量更好!”他說。
近年來,海林市通過建設猴頭菇標準化示范園區、打造猴頭菇產業帶、扶持和培育猴頭菇加工企業等舉措,推動猴頭菇產業規?;?、標準化發展。全市猴頭菇年生產總量超1.5億袋,有超千萬袋生產規模的猴頭菇專業村3個、猴頭菇標準化示范園區6個,猴頭菇年產值4.54億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