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6日電(記者張海磊)風在耳邊呼呼吹,剛下的雪尚未消融,遠處的雪山若隱若現。丹真曲批和四個同事發動皮卡車準備去距離縣城75公里之外的普馬村幫村民升級網絡。
平均海拔452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年平均氣溫零下1.6攝氏度,空氣含氧量僅有平原地區的60%。
工作20年,中國移動四川甘孜石渠縣分公司的丹真曲批與同事,為這里搭建起“網絡高速公路”,也見證了這里的通信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扎根雪域高原用網絡筑夢
不久前,丹真曲批接到真達鄉普馬村村民洛絨羅布的電話。洛絨羅布感謝他幫村民通了網絡,但隨著用的人增多,網絡卡頓時常出現。他希望丹真曲批能幫他們提高基站容量。
去年10月份,洛絨羅布第一次找到丹真曲批,希望他能幫著改善村里的網絡狀況,以方便孩子們上網課。
丹真曲批和同事翻過4800米的雪山來到村上,發現這個村子地廣人稀,有些農牧民家因位置偏遠網絡覆蓋不到。他們確定好選址后,趕緊加快基站建設。
在石渠,因為高寒缺氧,有效施工期不足半年,當時已經進入凍土期,挖電桿洞是最大的難題。
第一天,在要打洞的地方燒牛糞解凍。第二天,趁著凍土化開趕緊挖坑。第三天,兩個1.5米深的電桿洞緊急挖好。第四天,網絡接通。“如果不是凍土期兩天就能完工?!钡ふ媲f。
這一次,洛絨羅布告訴丹真曲批,村民們知道這個季節挖電桿洞不容易,他們已經自發挖好了洞,只等他們來做技術方面的工作。
石渠縣很多基站要建在半山上,網絡信號才能有效覆蓋村子。2018年8月,長沙貢瑪鄉色更村基站開始建設,該站點位于海拔4278米的山上,施工難度遠超預期。
當時氣候條件惡劣,交通不便,大型機械不能到達現場作業。丹真曲批組織團隊成員一起,把上百根電桿和傳輸光纜,用肩扛馬馱的方式一點點運上去。
戰風雪斗嚴寒也與風險相伴
在高原上,施工難度大于平原地區外,風險也時常存在。
2008年石渠縣遭遇雪災,洛須鎮的通信基站中斷兩天。那天,丹真曲批和三個同事吃過午飯就向著70公里外5300米高的雪山方向趕去。當開車到4800米左右的山上時,突然車子打滑,被凍冰卡住。
眼前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其他車和人的影子。當時,上山的路早已被大雪覆蓋,山下的營救人員無法上山。
三個人下車用手挖雪卻挖不動,車子更是推不動??柿损I了他們就吃雪,喝雪水。但隨著太陽下山氣溫降低,三個人也只能在車上坐著。丹真曲批注意到兩個同事的嘴唇開始變得烏青。
但怕車子燃油不夠,他們不敢一直發動車子,只能隔一段時間打一次火以保持體溫。后半夜實在凍得不行,三個大男人在一起抱了半小時?!澳鞘沁@輩子最難熬的時刻!”丹真曲批回憶,他甚至出現了短暫休克。
第二天上午太陽出現后,他們開始琢磨怎么下山。恰巧一個牧民正開著摩托車上山,馬上幫他們把求助信息帶下去。不久后,他們被救援隊救下山,但三個人的耳朵、嘴、手都不同程度被凍傷。
由于石渠施工期主要在6月至10月上旬,他們一年要建設30多個基站,最遠的基站離縣城達356公里,經常一個點位從勘察、設計、施工、驗收到傳輸,丹真曲批要跑十幾趟。
“一天開車走六七百公里,幾乎每個員工背上脫了一層皮。”他說,但每到一個地方施工建設,當地老百姓非常配合。
積極做好服務
2002年,丹真曲批剛工作,當時整個石渠縣只有一個基站。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在石渠建設了261個4G基站、54個5G基站。
網絡開通后,讓老百姓學會使用寬帶是一門“必修課”。丹真曲批帶領分公司銷售、集客團隊,積極做好服務,為牧民開通業務、安裝寬帶、調試電視、處理故障。丹真曲批還進行普及和宣傳網絡知識,一遍遍示范寬帶的用法,讓老百姓及時共享信息服務的便利。
如今,他經常接到村民的電話,丹真曲批說從當營業員時很多村民就記下了他的手機號,現在大家都知道“只要網不好就找丹真曲批”。
每到村上,村民們總是端出酥油茶、牛肉熱情招待,還幫著搬設備,臨走送哈達。丹真曲批說:“看到老百姓用上網絡臉上洋溢的笑容,就覺得做的這一切都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