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張素)“人工智能(AI)正由基礎大模型向場景和行業模型演進,其中一個趨勢是模型上云,以模型即服務的方式表現出來。另一個趨勢則是智能下沉,落地到物理實體,形成端側大模型。”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近日在一場活動上說。
以“多元重構 算力躍遷”為主題的第十九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24)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圍繞算力產業發展趨勢、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生態建設等話題展開研討。
以“多元重構 算力躍遷”為主題的第十九屆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IDCC2024)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國IDC圈供圖
鄔賀銓表示,智能體是模型落地的關鍵,具備任務分解、規劃、工具調用和獨立執行能力,能夠將大模型的知識轉化為感悟,從而實現從“快思考”到“長思考”的閉環優化。他還說,端側大模型與智能體將成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切入點,要推動軟硬件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釋放AI技術的創新潛力。
“IDC產業進化為算力產業的進程中,面臨多元新勢力注入和規模算力用戶需求激增的機遇與挑戰。”中國IDC圈創始人黃超在IDCC2024上表示,全球算力格局重構、全球能源結構變革驅動算力協同,以及全球AI技術加速迭代對算力集群建設提出新要求。
“數據和算力等資源限制以及效果減速,推動行業向推理、多模態、開源模式和Agent應用等轉型。未來算力需求將多元化,算力邊緣化、多樣化以及核電驅動下的智算中心重構,都需進一步推動智力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說,從“智能在線”需求來看,距離形成一個規模性的智算基礎設施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會專家表示,在AI浪潮及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多元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新階段。會上發布《2024-2025年中國IDC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亦指出,當前中國算力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具備良好的政策支撐,2024年IDC市場的重要發展特征包括智算崛起、集約化部署、國際化加速等。
“近年來,中資迅速拓展海外數據中心,這主要得益于云業務和AI業務的迅猛發展。在中國新基建的帶動下,我們已經擁有IDC產業成熟的產業鏈生產能力和運營經驗,在亞太區拓展市場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中國電信國際公司產品創新部副總經理王洪濤在受訪時說。
黃超注意到,近年來,中東、東南亞等地區逐漸成為全球數字基礎設施重要市場,構建高效、可靠、綠色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生態體系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全球愿景。與此同時,區域互補帶來協同發展機會,新一輪科技投資周期正加速釋放區域數字經濟增長潛能,全球供應鏈重構帶來戰略布局機會,中國企業正加速填補供應鏈調整過程中的市場機遇。
王洪濤及其團隊在成功“出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他也提醒,在海外數據中心拓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語言不通、文化融入、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國際化人才隊伍,有效整合在國內的經驗能力,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這樣才能順利‘出海’。”他說。(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