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聚世界 中國風情】
城市歷來被視為理解文明的一種標志物。城市的集聚效應不斷凸顯,輻射作用也日漸提升。新時代的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其國際形象更加引人注目。2023年6月,北京市新聞辦公室主辦、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承辦的第三屆“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短視頻大賽落下帷幕。這項賽事面向全球網友征集,包括住在北京、來過北京,或對北京有興趣的外籍友好人士都可以參與。征集到的1000余件短視頻作品,呈現出更加豐富、更加親切的北京形象。
媒介環境的變化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至關重要,短視頻的增長是頗具代表性的現象。由于傳播模式、渠道和表現手段所限,以往在跨文化語境中,大城市的形象往往趨于符號化、模式化。從馬可·波羅描述的“元大都”,到明清西方旅行者想象的“紫禁城”,“他塑形象”曾經在幾百年間引領著歐洲人對北京的看法。在當代,伴隨著對外開放和旅游業的發展,北京的“自塑形象”影響上升,“長城”“故宮”“頤和園”等旅游地標,構成了外國人對北京的主要印象。傳統故事主要圍繞“古都皇城”展開,重點挖掘北京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多少忽略了這座城市當下鮮活而豐富的內在肌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城市形象的塑造與傳播帶來新機遇:隨著創作門檻的降低、多元創作主體的加入,技術手段不斷更新,創作、傳播、互動日趨便利,短視頻作品以散點化的視角、多樣化的題材、靈活的表現方式,彌合以往“自塑”與“他塑”的視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時差”,促進海內外話語的對接與融合,讓城市的多元魅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現。
(資料圖片)
微視角:聚焦每一個“我的故事”
究竟是什么讓人們對一個城市情有獨鐘?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歷史遺跡,還是日新月異的澎湃活力、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面對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個性化的答案,源自每個個體生命獨特的體驗。這種真切的體驗在被注入充沛的情感之后,凝結為記憶,成為人與城之間產生情感認同的基礎。
如果說傳統的城市史研究采取的是航拍視角,那么短視頻就像一個個特寫鏡頭。透過這個被放大的微觀視角,普通人能夠以“我”為主角,呈現出第一人稱視角下的情感和記憶。這種散點式的敘事,不僅豐富了城市形象的維度和容量,而且更容易引發網絡用戶的情感共鳴。
人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的主角。短視頻的內容,大都是普通人的小故事,沒有明星的光環,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這些以“我”為主角的故事,視角獨特,感受真切,感情真摯。
談及“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賴貞瑝回憶了自己與這座城市貫穿半生的情誼。北京,曾經是他成長的苗圃、奮斗的熱土,也成了他情之所系、心之常往的第二故鄉。跟隨他的故事,觀看者見識燕園的校園、雪夜西山的浪漫,懂得人文北京的厚重與溫情。幾十年后,兩個人的家成了四個人,曾經相識于校園的父母領著孩子重訪故地,時光流逝,情深依舊。這個短視頻娓娓道來,樸素而真誠,沒有華麗的修辭和專業的特效,動人的正是微觀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
視角和主體的轉變,有效突破了創作者和觀看者之間的隔閡,激活了不同視角的創作者特別的經驗和感受,構成城市與人之間互相滋養、互相依戀的臍帶。正如學者段義孚在《戀地情節》中提出的:“主導人類與其生活環境關系的基本要素有三:感知、態度和價值觀。”融合個體生命體驗、真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我的故事”,建立起從個體出發,引發群體共鳴、連接地方性知識與人類共同價值的情感通道。
多維度:再現北京的性格與魅力
短視頻這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媒體形式,融合聲光畫影等視聽手段,又借助剪輯、特效,單位時間內敘事容量更大,結構更豐富,情緒更飽滿,傳播效率更高,同時還打破了真實與虛構的體裁界限,體現出更強的互動性和包容性。
短視頻充分發揮出自身特點,呈現出不一樣的北京:夕陽下,胡同里,金發碧眼的拉脫維亞姑娘跟著大爺大媽們跳起了廣場舞,地球的另一邊,瑞典的奶爸,一手嬰兒車,一手紅纓槍,唱念做打,做了個魔幻又真實的“北京夢”;房山的青山綠水之間,有人體會著美麗鄉村的新奇與快樂,亦莊開發區,還有人正驚嘆這座未來之城的科技與智能;巷陌間,來自各個國家的少年在“博物館之城”點亮百科知識的“藏寶圖”,大洋彼岸,漢學家思接千載、神游萬里,探秘中華文化密碼……短視頻的新奇創意、多角度創作、音視頻聯動、互動式傳播,為構建北京城市形象貢獻了新力量。
愛,源自對每一個瞬間的體驗和珍視??赐暌晃欢砹_斯女畫家制作的短視頻,人們或許會跟著她的畫筆,重新愛上北京。雖然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但她用陌生的眼光發現北京的美。在她的筆下,借由跳動的色彩和靈動的線條,厚重的歷史變得親切可感,市井煙火,人間冷暖、日常生活也得到舒展的表達。
愛,是從初見之歡到相處不厭。英國小哥司徒建國深諳短視頻的互動性,跟隨他沉浸式的體驗,觀看者仿佛也感受到山水之間,清涼歡樂的夏日之趣。
愛,是眼前的歡愉,更是持久的惦念。幾十年前,墨西哥翻譯家莉莉亞娜還是北京語言大學的留學生,如今她已經成為拉美地區重要的漢學家,翻譯和研究中國文化成為她的事業。在短視頻中,她講述了自己眼里的北京,深情表白道:“北京,就是我人生的第二個首都。”這份深沉的愛,或許正是她幾十年來耕耘不輟的動力之源。
這些短視頻的主角,有的仍然生活在北京,有的是身在異國他鄉的回憶者,有朝氣蓬勃的少年,也有耄耋之年的學者。他們眼中、心中、記憶中的北京,其實并不完全重合。短視頻包容創作主體的差異性,并鼓勵他們表達真實的、有特點的自我。雖然沒有專業的表演,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鏡頭里卻充滿熱情、飽含真情,折射出人對城的愛與依戀,也傳達出北京這座城市的底色。
新媒體: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表達
北京是古老而厚重的,又是開放而年輕的。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煙火氣和人情味,又富有科技感,擁有時尚活力、開放包容的現代氣質。兩個方向相輔相成,充滿張力。新媒體的多元化表達,聚合了更多人眼里的北京印象,以豐滿的敘事和散點式的視角,呈現出更為立體、真實、飽滿的北京。
與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的題材更加多樣,表現方式更加豐富,拍攝、制作、傳播、分享都更加便捷,情感基調也更為輕松。同時,由于觀看方式的變化,新媒體上發表的短視頻,更傾向于主觀式、互動式的表達,這就在創作者、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建立起多維互動的關系,有利于從不同側面描繪城市的豐富性。人的多樣性和多面性造就了城市的豐富性?;邮降谋磉_,為交流和理解搭建了更加直接的渠道。人們會因為一段意趣相投的短視頻作品關注興趣一致的朋友,也會因為心靈的共振而愛上一座城市。一段幾分鐘的短視頻,可以寄情山水,可以體驗新知,可以追憶往昔,也可以展望未來。在這種更加自由靈活的表達方式中,自然情懷、人文素養、創新活力都找到充分表達的機會,并經由真誠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體驗,被記錄與傳播。這是新媒體給生活帶來的新可能,也給城市的形象塑造與傳播帶來新機遇。
愛,不需要理由,但真愛者,一定能列出100種理由。“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短視頻大賽,給了全世界一個表白北京的機會,也給了每個參賽者重新發現北京的契機。我們所愛的北京,是秋日晴空悠然劃過的鴿哨,是雪后故宮一眼千年的驚艷,是西山古寺悠遠的意境,是中軸線綿延千年的厚重,是CBD奔涌的車流,是中關村的勃勃生機……這種愛,深藏于古老的基因,被晨鐘暮鼓喚醒,在奮斗中被擦亮,終將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匯入北京城豐饒厚重、不斷生長的記憶,共赴未來之約。
(作者:黃悅,系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