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推動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要有更多高質量經營主體。我們不僅要關注經營主體“量”的增長,更要注重其“質”的提升,持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讓更多經營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日前,浙江省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000萬戶,同比增長11.21%,相當于每7個浙江人中就有1個老板。浙江由此成為我國第5個經營主體總量突破千萬戶的省份。
在此之前,廣東、山東、江蘇、河南已率先邁過“千萬戶”門檻。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底,廣東省實有經營主體達1725萬戶,比去年底增長5.5%。江蘇省實有各類經營主體1444.7萬戶,同比增長5.3%,也是全國首個個體工商戶在冊總量破千萬的省份。山東省經營主體數量達1435.8萬家,其中中小企業數量較年初增加25.1萬家,增長6.6%。截至8月15日,河南省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達1052.5萬戶,位居中部地區第一位。
經營主體狀況關系區域發展活力和后勁,經營主體穩,經濟和就業才能穩。實踐表明,哪個地方經營主體發展得好,地方經濟發展就好、民生改善就快。廣東經濟總量多年來居全國榜首,其經營主體數、企業數、外商投資企業數也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也均為經濟大省,上半年經濟總量分列全國第二至第五位,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千萬級別的經營主體數量,為這些省份帶來大量新的有效供給和投資消費需求,帶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崗位,也是應對挑戰、抵御風險的底氣和韌性所在。從這個角度看,經營主體的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出強烈的正相關關系。
作為經濟運行的基本單元,經營主體對市場環境的“冷暖”感受最為直接。近年來,我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加強經營主體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國經營主體已達1.7億戶。今年以來,多地經營主體數量取得新突破,充分彰顯市場活力和潛力。
一個地區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從地方層面看,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各有“高招”“妙招”。比如,廣東省企業辦理注冊登記時間目前已壓縮至0.58個工作日,并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協調聯動服務企業工作機制,一鏈一策、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江蘇在全國率先上線公平競爭審查在線監測評估系統。浙江企業開辦基本實現“一個環節、一天辦結、零費用”,出臺全國首個貫徹落實《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工作。
在我國各類經營主體中,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的浙江,民營經營主體占比更是高達96.69%。穩住經營主體,就必須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近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密集出臺,從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制度環境、強化政策舉措等多個方面,推動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隨著政策的落地,民營經營主體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優勝劣汰、生生死死、進進出出是正常現象。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如何促進更多經營主體生得下、長得大、活得好,是各地普遍需要面對的問題。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多、分布廣,而且利益訴求多元、抗風險能力弱、受經濟波動影響大。要密切關注經營主體的運行狀況和政策訴求,繼續把它們的痛點難點作為發力點,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完善市場準入準營退出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經營主體能夠安心發展、更好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要有更多高質量經營主體。我們不僅要關注經營主體“量”的增長,更要注重其“質”的提升,持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鼓勵它們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下功夫,自覺走高質量發展新路,讓更多經營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熊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