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5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上,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持續增長,全國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積13.14億畝,居全球第一。
這位負責人說,過去十年,我國為全球貢獻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居世界首位。草地面積39.68億畝、居世界第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草原定位實現了從生產為主向生態為主的轉變。濕地總面積8.45億畝,居全球第四,實現了依法保護和全面保護。
該負責人所通報的美麗中國建設成果還體現在防沙治沙走在世界前列。通過深入實施“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防沙治沙3.05億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我國成功舉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率先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為世界提供了防沙治沙中國方案。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北工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沙化土地5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重點區域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涌現出了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八步沙“六老漢”等治沙英雄,三北工程、塞罕壩林場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
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國家公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新。不斷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了國家公園“四梁八柱”制度體系,取得了標志性成果。一是出臺《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布局了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分布著50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二是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對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保護,打通了13個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東北虎豹種群持續增加,東北虎數量超過50只,東北豹數量超過60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6群37只。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在北京、廣州設立了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云南亞洲象北移南歸獲得世界點贊。
生態保護制度更加健全。全面建立起林長制體系,現有各級林長近120萬名,林長制成為林草資源保護管理的“利劍”。頒布了《濕地保護法》,修訂了《森林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構建了覆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四大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法律制度框架。積極防范部署守住林草資源和生態安全底線,森林、草原火災受害率分別穩定在0.9‰和3‰以下,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生態美百姓富扎實推進。堅持生態為民生態惠民,對508萬多株古樹名木進行全面保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87 平方米。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形成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踐行大食物觀,全國油茶林面積約7000萬畝,2022年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8.37萬億元,生態護林員隊伍穩定在110萬名。(經濟日報記者 黃俊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