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財政部對備案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監督檢查,情況公告指出“檢查單位數量為歷年之最”“處罰力度為歷年之最”。兩個“歷年之最”頗為搶眼,傳遞出監管層對會計審計違法行為保持“嚴監管、零容忍”高壓態勢的明確信號。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市場經濟的“看門人”,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公眾投資利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行業中一些事務所、會計師違法違規執業行為屢見不鮮,在不少財務造假案中難辭其咎。這次公告中的典型案例曝光了一系列行為,比如未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未有效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等,這樣的執業水準顯然沒法真正守好門。
要維護好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就必須嚴厲打擊財務會計違法違規行為,從嚴從重查處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等案件。以這次檢查為例,有的會計師事務所被暫停經營業務、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有的注冊會計師被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或暫停執行業務。同樣在近日,證監會官網披露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某會計師事務所在上市公司年報審計中存在財務報表錯報、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等違法事實,被證監會沒收業務收入、處以數百萬元罰款。此外,最近還出現注冊會計師被法院裁定追加為被執行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面臨巨額罰款及賠償的司法案例,被戲稱為“史上最貴簽字”。
“歷年之最”的檢查和處罰不是一時之舉,對注會行業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監管一再加壓的情況下,會計審計違法行為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觸目驚心,反映出從機制建設到日常監管都需進一步有效應對。
違法處罰要“強力”。重罰之下有遵章??傮w上看,目前對財務會計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還較輕,行政處罰標準偏低、民事賠償制度不夠健全。從現實案例看,暫停經營業務、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等處罰較少,一些罰款即使是“頂格”處罰,金額仍有點像“撓癢癢”,違法成本低使得一些機構和從業人員屢屢鋌而走險。只有在嚴管的同時加以重罰,才能提高監管的威懾力,使得會計師事務所和從業人員不敢心存僥幸,而是嚴格依法執業。
日常監管要“合力”。注冊會計師行業涉及面較廣,其監管也涉及財政、證監、審計甚至金融監管、國資等部門,容易造成“多龍治水”、職責不清等情況。要突出監管的系統性、協同性,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監管效率,共同維護會計審計市場秩序,提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此外,目前監管以事后處罰為主,事前、事中監管還比較欠缺,這塊短板尚需補上。
制度建設要“加力”。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態化的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長效機制,需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加快修訂注冊會計師法,進一步完善行政強制措施、豐富監管工具、細化處罰標準、加大處罰力度。值得一提的是,財政部在注冊會計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著力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大幅提高違法成本,針對合伙組織形式特點,對出具不實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責任人員處以巨額罰款,通過嚴懲重罰實現有效震懾。只有監管法律法規該制定的制定、該完善的完善,才能跟上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
今年,中辦、國辦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明確,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監督,規范行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要嚴格依法履行審計鑒證、會計服務等職責,確保獨立、客觀、公正、規范執業。只有堅持“強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風氣”,才能更好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財務造假有望越來越少,投資者利益能夠得到更好保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