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進一步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鼓勵青少年崇尚科學、求真創新,人民網特別推出《少年中國問》融媒體欄目,以少年之問,尋智慧之鑰,鑄家國之器,啟未來之門。
不久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了中國載人登月初步方案,計劃2030年前實現登月開展科學探索,目前已全面部署開展各項研制建設工作,科研人員正在研制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登月服、載人月球車等裝備。
【資料圖】
未來的登月航天服需要哪些“超能力”?我國第一代艙外航天服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中心研究員李潭秋近日在做客中國科學院喀斯瑪“喀咖講堂”時表示,航天服是保障人類在外太空中生存的重要裝備,未來的登月、登火航天服與當前中國空間站使用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將有很大區別。
“最主要的區別來自環境的要求?!崩钐肚锔嬖V記者,“軌道是零重力,而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火星上的重力也僅有地球的八分之一。之前我們的航天服沒有下肢活動的要求,上肢可活動作業即可,而登月和登火星時航天員作業復雜,要求航天員可以自主行動,這對航天服的要求會更高。”
李潭秋在直播中講解了航天服的作用和技術發展,以及其技術未來商業應用的可能。他表示,航天服是在人體周圍形成隔絕屏障、建立生存條件的保障,是載人航天器壓力應急時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為航天員提供最小近體防護救生環境。
“登月和登火星的航天服,解決防塵問題是關鍵。”李潭秋說,月球和火星到處覆蓋著幾十億年來太空撞擊造成的塵土,由于重力小,加上靜電,揚塵彌漫不去,這會對人體生理造成影響,給航天服制造帶來很大挑戰。
此外,登月后,天地的后勤支持會更加有限,這將對航天服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李潭秋主持了我國第一代艙內航天服研制和我國第一代“飛天”艙外服的研究,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關。他帶領的團隊成功研制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艙外航天服,奠定了我國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堅實基礎。
據了解,“喀咖講堂”是中國科學院旗下科研服務平臺喀斯瑪為貫徹“保護科學家、方便科學家、促進科學家研究”量身打造的對話欄目。該平臺是中國科學院為解決科研“采購難、監管難、核算難”問題在國內率先建立的規范科研采購管理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其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物資局,曾為“兩彈一星”等國家重大項目做出重要貢獻。
策劃:趙竹青、劉云、王捷、翟巧紅
文案:趙竹青
記者:趙竹青
剪輯:魏青成
手繪:蓋括、安然
動效:王奕博
往期推薦:
少年中國問|天上有“天宮”,海底能建“龍宮”嗎?
少年中國問|“中國天眼”FAST能幫我們找到外星人嗎?
少年中國問丨接種疫苗能不能不打針?
少年中國問丨如果重返太空,楊利偉最想做什么?
少年中國問丨小朋友可以去“天宮”嗎?
少年中國問丨人工智能未來會超越人類智能嗎?
少年中國問丨量子計算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少年中國問丨“北京明白”到底明白了什么?
少年中國問丨只有科學家才有科學精神嗎?
標簽: